家长问答>孩子被打如何心理疏导

孩子被打如何心理疏导

1034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被欺负的情况,这其实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是,并不是说比较常见我们就可以不当回事儿,相反,家长教给孩子的应对办法,将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孩子被打如何心理疏导?

    1、让孩子先把情绪稳定下来,给孩子一点独处的时间,让孩子把心彻底静下来。

    2、等孩子情绪彻底稳定下来,找孩子喜欢的话题聊天。

    3、平和的问孩子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尽可能的让孩子把事情经过,来龙去脉讲清楚。

    4、在弄清楚原因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给孩子分析交谈,让他明白以后遇到这种事情应该如何处理。

    5、教育孩子,不要欺负别人,要懂得团结友爱,但是,也不能别被人欺负,要懂得如何自我防卫。要想不被欺负,只有自身素质和知识强大了,别人也就不敢欺负自己了。

    6、与对方家长交流,不要让事情恶性循环。

    7、与学校老师联系,就这种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一定要教育好学生,同学间发生矛盾后还有很多其他方法解决,不一定只有打架,并且要及时告诉老师,就近的任何老师。

    孩子被打怎么解决?

    一、第一时间安抚。

    明确孩子受到了伤害,要让孩子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于家人的关心和关爱,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二、接纳负面情绪。

    在孩子出现极端情绪时,一定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要让孩子明白,无论发生什么,在他的身后都有个强大的后盾,那就是爸爸妈妈。

    三、多交朋友。

    设想一下,如果周围都是和你交情不错的人,也就是你的人际关系杠杠的,那是不是欺负你的人就会减少很多?对于孩子,也是这样。为了让孩子少受欺负,你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要多交朋友,这可是考验一个孩子情商和交际能力的时候,交什么朋友,怎么交朋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手把手地扶着孩子上路。孩子有一颗纯真无瑕的童心,你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循循善诱,让孩子逐渐成为一个爱交朋友甚至朋友满天下的“小明星”。

    孩子被人打其实很正常,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有冲突,有冲突的地方就有暴力。父母需要做的是教给孩子如何处理矛盾,或者如何避免矛盾激化,从根本上解决孩子被打的问题。

    2024-01-28 查看全文
  • 现在的社会焦虑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他们有的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了,有的是反感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还有的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如何疏导孩子的焦虑心理?

    1、家长需要调节好自己的状态。

    情绪是会传递的,如果家长自己处于焦虑状态,一定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心平气和的状态去面对孩子和与孩子交流。

    2、耐心听孩子的倾诉。

    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家长先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意图,而先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可以这样问问孩子:“我看到你好像遇到什么麻烦了,能和我说说怎么回事吗?”孩子如果愿意开口说了,家长不要急着打断或纠正,可以用点头表示自己正在认真听,也可以做一些回应,比如说“我能感觉到你内心的难受”等接纳孩子情绪的话。

    3、教育孩子面对现实。

    孩子们往往容易产生理想化的观念,比如想要成为超级英雄、想要拥有无限的财富等,这些理想化的观念会让孩子在现实中感到失落和焦虑。因此,家长应该适当地引导孩子理解现实,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4、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压力是引起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缓解孩子焦虑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规划,同时要鼓励孩子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5、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可以帮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勇敢和坚定。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表扬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过度表扬孩子,否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孩子焦虑的原因有哪些?

    1、社交问题。

    现在的孩子交友方式多元化,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交问题。例如,孩子在网络上遭受欺凌、被孤立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但是,家庭不和谐、家庭暴力、失去父母或离异等也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忧虑和不安。此外,家庭中不良的情感管理方式,例如过度管束、忽视、无情或暴力,也会让孩子感到抑郁和不满。

    孩子焦虑的表现有哪些?

    1、社交表现。

    孩子焦虑的社交表现主要包括:退缩、孤立、社交恐惧、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

    2、学习方面的表现。

    焦虑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上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无法完成作业,或者因为精神状态不好而无法专注于学习。他们可能会变得消极抵触,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不满和反感。

    2024-05-15 查看全文
  • 不要刻意的和孩子谈早恋的问题,也不要“一棍子打死”早恋现象,以平和、轻松的方式向孩子表明早恋的弊端,引导孩子明白“此时恋爱会存在一定的弊端”、“爱情或许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积极与孩子沟通及时做心理疏导。

    对于儿子早恋我该如何疏导孩子心理?

    一、调整观念

    首先,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早恋情绪,调整自身的观念,用理性温柔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让他们清楚的知道早恋的积极和消极的一面,了解到追求一段恋爱关系是一种责任。

    二、引导正确行为

    第二,在引导孩子的行为时要让他们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做出危险的行为或放纵自己,教育孩子要及时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在早恋中流失自我,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避免青春期就开始受到过多的伤害。

    三、给予关心与支持

    最后,在孩子的早恋过程中要给予关心与支持,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正确引导和指导,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让孩子对你以及家庭生活有信任感,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分享经验

    很多时候,家长处理不了孩子早恋问题多是因为被排斥,可以选择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恋爱经历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当然在讲述的时候应该要包含自己真实的感情,而不是为了教育的说教,以免引起反感。

    五、给孩子爱的榜样

    现在经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有的人却离家庭幸福渐行渐远,甜蜜的爱情之花结果了,但是婚姻的幸福却在慢慢消逝,不重视家庭教育,不珍视家庭幸福,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产生早恋,特别走入歧途的孩子与自己的家庭有很大关系,与自己的父母有直接关系,也可以说夫妻关系影响孩子一生!

    儿子早恋有什么原因?

    1、心理变化大

    进入初中之后,孩子们也算正式进入了青春期,在心理上或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也有了更多隐私的部分,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跟父母倾诉,当他们遇到和自己相似的异性,就会觉得这种心理得到了满足。

    2、纯粹的模仿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其实是非常被容易被引入“歧途”的,无论是平时的社会人,还是身边人的一些行为,都会引起他们心中的模仿欲望。这也是青春期中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所以有一部分学生谈恋爱纯粹是出于模仿心理,其本质并没有什么感情可言。

    3、虚荣心

    进入青春期,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虚荣心,渴望更多的赞美与认可,但是在其他人身上并没有办法得到满足,而异性的赞美、欣赏会让他们感到满足,从而出现早恋。

    在这个看脸的社会,很多人认为早恋的人群一定是那些颜值高的群体,但是众多资深班主任表示,事实并不是这样。

    4、社会环境的影响

    书刊、电视、电影等众多媒体渲染爱情的内容,特别是许多不法分子为达到赢利的目的,不择手段,印刷传播书刊,制造或放映影碟等,以迎合青少年猎奇、求刺激的欲望;更有甚者,给青少年提供食宿之便,使一些少年流连忘返,酿成恶果。

    2024-05-01 查看全文
  •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因为学习或者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当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不要太过紧张,但也不应该不管不问,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如何正确对孩子心理进行疏导?

    1、关心孩子的成长

    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关心孩子结交的朋友,关心孩子所想所做的。只要父母能及时发现并且加以指导,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能轻松度过童年时光。

    2、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想办法了解孩子的状况。多跟他们交流,告诉他们,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随时可以提供支持,我们愿意倾听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想法。简单鼓励几句,让他们自在地讲出自己的感受。多去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们共情。

    3、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负性情绪,如恐惧、愤怒、焦虑等,需要家长进行疏导。首先,要接受孩子的反应,避免把自己想象成孩子坏情绪的受害者。其次,家长需要讲述自己的感受,并用示范性言语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使孩子学会使用言语表达情绪,同时注意提供给孩子温馨、舒适、轻松的良好环境氛围。

    4、有针对性地“磨练”

    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孩子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

    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孩子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噪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孩子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5、给孩子树立自信心,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原因,找到针对性办法,不能一味训斥或打骂,当自信心提高后心理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6、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

    2024-04-28 查看全文
  • 叛逆期的孩子是很难沟通的,家长们一定要多加耐心,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和孩子共同学习与成长,得到意外的收获。如果疏导不好,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管是到社会上,还是生活中都容易经受不住挫折,不能担当大任。

    如何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

    1、及时解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在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及时的了解到孩子是什么原因产生的逆反心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对待这一情况。还有如果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父母应该感到高兴,但是如果是消极的作用,就应该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2、学会与孩子沟通,聆听孩子的想法

    父母认为孩子是无理取闹,而在孩子看来自己是有理的,这就是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就像新学期孩子想要换一个新书包,但是你却因为之前的书包没坏为由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但是这个书包已经背了两三年了,孩子的心情难免失落。心情失落,孩子情绪上自然会出现波动,逆反情绪就很容易出现了。不是要求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但孩子提出要求后,父母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然后再决定给不给孩子买,这才会减少孩子逆反情绪的产生。

    3、要相互尊重

    家长由于与孩子的年龄段不同,社会经验、阅历上差距很大,造成孩子不容易理解父母,不在一个频率上,而且父母自认为自己比孩子懂得要多,更有话语权、主导性,不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便会与孩子之间心里隔着一堵墙。所以,父母要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不插手对方的隐私,给对方应有的空间。生活中要多倾听对方的意见,给出自己的看法,让孩子自己考虑。

    4、巧用多种方法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有很多种原因产生的,对于不同的原因父母应该用一些巧方法来对待。如果最开始发现孩子有逆反心理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用一些积极引导的手段,而不要来不来就强加阻止,如果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父母最好是采用幽默话题的方式来化解和孩子之间的尴尬,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住孩子的逆反心理。

    5、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求知环境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是很希望被自己的父母所认同,多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但是很多时候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的错误,还有不听话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厌烦。那么这样就更加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不要光是责备,孩子获得的鼓励越多,那么逆反心理也就会减少很多,产生更多积极的信心,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会走的更加顺利。

    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

    1、教育不当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2、传统思想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3、缺乏一定的沟通和交流

    很多家长工作比较繁忙,直接把孩子扔给家中老人带,给孩子缺乏一定的感情沟通。家长不尊重孩子,势必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因此应以沉默和粗暴来对待父母。

    2024-04-10 查看全文
  •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学生健康成长的个标准之一。如果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要和孩子建立深入的交流模式,打开孩子的需求通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如何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

    1、允许孩子自然流露各种情绪

    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是毫无掩饰的,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幼小孩子心理方面的一种优势,一种使得孩子能及时宣泄各种情绪能量的优势。他们自然流露这些情绪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并且我们要鼓励孩子他们这样做。

    2、陪伴和支持

    当孩子出现了焦虑、抑郁、烦躁的情绪的时候,家长应该和孩子沟通好,寻求专业的治疗,同时应该确保孩子的安全,但是也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3、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

    一般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大多数都是孩子情绪的困扰,家长可以利用游戏,绘画等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还可以引导孩子掌握一些管理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4、多安抚孩子

    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当孩子向你表达某种感受时,你可用孩子的原话表示你对他的理解。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作反射情感。

    5、用心倾听

    多和孩子进行良性沟通。家长要做一个倾听者,陪伴者,即使孩子表露出很多负面情绪,家长也要用心倾听,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希望家长提供哪些帮助等等。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表现:

    1、容易冲动发脾气爱打人

    有些孩子非常冲动易怒,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而且攻击性非常强,有些家长以为这是天生的性格,或是低情商的表情,其实很多时候是心理问题。

    2、自卑

    自卑从心理学上来说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部分孩子可能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所以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便变得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最终形成了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3、孤独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离不开群体,孩子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孤独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从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许多孩子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他们常常一个人背着同学独自活动、寡言少语,这些行为使他们的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内心感到孤独。

    2024-04-02 查看全文
  • 不要期望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回击,而是教会孩子见招拆招,用更有效的方式回击。及时表达自己的不满,并且目光坚定,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信心十足,就不会被欺负。

    孩子受欺负该如何做心理疏导?

    1、充分地理解孩子

    在听完孩子的遭遇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表示理解。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明白你的感受:你不还手不是因为你软弱,而是因为你是个善良的小孩,不想用暴力伤害别人。你不吵架不是因为你理亏,而是因为你是个有素质的小孩,不愿意和别人计较太多。多说一些这样的话来安抚孩子,这样他才可以尽快让情绪稳定下来。

    2、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

    这里其实并不主张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另外,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降低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3、强健孩子的身心

    小孩子没有反霸凌意识,这肯定不行。有的孩子在被人嘲讽,被人辱骂时,都不懂这是自己被人给欺负了。所以,家长要趁早对孩子进行反霸凌教育,比如,在孩子2-8岁时,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的方式,来解读这类容易发生在孩子身边的霸凌行为。

    4、让孩子在能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还击

    很多孩子被欺负时,多半都是表现出一副软弱的样子也很害怕,不过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挨人打,家长也以为小朋友之间都会和平相处的,没有特殊情况不会造成打架这种局面的。

    5、强身健体,让自身变得有气势

    在我们小时候,除却学习方面,其他方面那些淘气有力量的孩子,往往会成为孩子王,因为孩子们其实也和小动物一样,会“欺软怕硬”。当一个孩子总是很弱小,很退缩时,其他孩子也会借势欺负他。不妨让孩子学习跆拳道或者其他强身健体的项目,这里不是建议学了武术之类的就让孩子使劲打回去,而是让孩子自身变得有气势,他的内心也会变得有力量。

    6、家长要做好情绪疏导

    一般,在受欺负的时候选择忍让的孩子,在家里也会比较闷声不响,会习惯隐藏句子的想法和情绪。大人要及时倾听孩子,多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打打闹闹很正常。当孩子手上带着乌青回来,不用过于焦虑。但是要了解但是发生了什么事。

    7、不要事事都家长出头,鼓励孩子自我解决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过: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自主发展,也会让儿童对自己感到不确定,反过来更加依赖别人。如果父母事事都替孩子出头,到最后孩子就会越来越依赖父母,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想退缩,因此在上面那个演习过程中,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同时鼓励孩子说,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就可以用爸妈教给他的方法。

    2024-03-26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