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理睬父母不沟通怎么办
738
-
沟通是需要双方自发主动才能有效果的,在亲子关系中同样如此,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不理睬自己,拒绝沟通,就要给孩子留一些适当的空间,循序渐进的敲开孩子的心门后,再和孩子展开交流。在每个孩子心目中,父母都是值得信任的,只要我们保持充足的耐心。
孩子不理睬父母不沟通怎么办?
1、放弃高高在上的地位。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有了一定的阅历,比孩子吃的盐多,就很难真正的弯下腰和孩子沟通,更不可能真正的去理解孩子,这种不平等的沟通注定失败。
2、不要老看孩子的缺点。
每个人都有缺点,家长不能老盯着孩子缺点不放,要多看看孩子的长处,多注意孩子的进步,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不要左右孩子。
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不管做什么事,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应该先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做到?不能要求孩子是一套,对待自己又是一套,这样的父母当然不可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4、不要替孩子做决定。
决定权在家长这儿会有什么恶果呢?孩子必然是被迫地去执行,这样的执行就很可能不是自觉行动,孩子很可能会懒惰、会磨蹭,于是就出现了父母天天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追着、撵着、督促着的情况,结果使得双方的心情都极其糟糕,而且不是一两天的糟糕,这种糟糕的心情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假如说这个决定是孩子自己说出来的,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会好很多,甚至会超常发挥。
5、不要严厉禁止。
对于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的孩子来说,禁止容易导致逆反,允许则会增进情感。父母在提醒孩子不要做某事时,一定要学会运用柔性的策略,不可一味地用命令来禁止孩子的行为。
6、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
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都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盲目地要求孩子如何优秀、如何完美。对孩子的期望值宜控制在他努力的能力范围内,既不宜高出他的能力太多,也不能低于他的能力。
7、给足孩子空间。
从亲子关系来说,孩子会希望父母不要粘自己太紧,给自己留一丝空间,以便努力完成一番对自我内心的求索,弄清自我概念和自我身份。
这个过程很重要,有助于他们日后形成坚实自信的自我认知,也能帮他们在未来遇到挫折时,不轻易否定和轻贱自己。所以,父母可以远远给予隐性保护,既不要彻底撒手,以免孩子误入歧途,也不要过分担心和肆意责骂,以至于孩子更加主动疏离,从而让父母难以管教。
8、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让孩子知道,父母会给他们时间,安心等待这个特殊时期过去,并随时提供帮助。如果这个阶段出现父母关系危机,那么对青春期孩子的大脑正常发育,可能还是有所危害,因此需要父母自行妥善解决,避免经常在孩子面前爆发冲突。
孩子不理睬父母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的隐私性提高。
随着孩子逐渐的长大,他开始意识到每个人有自己的隐私,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与父母进行沟通,进行交流。比如说孩子在学期间可能会有一些感情上面的一些事情,或者是自己在其他方面有一些想法,但是这些想法他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进行沟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她为了保持自己的隐私,就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沟通。
2、孩子自主性提高。
小时候孩子比较听话,那是因为孩子还不知道一些东西,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随着孩子年龄逐渐的增加,他所了解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他可能逐渐的发现父母所说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而父母所说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也是不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3、父母的交流方式不合适。
有些父母在对孩子的交流过程当中,过于强调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很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在小时候孩子可能能够接受,但是随着孩子们长大,可能对父母的这种权威性越来越不重视,因此这种不合适的行为会导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4、总是打断孩子的话。
有的父母喜欢在孩子讲话时,总是喜欢打断孩子说话,或者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时打断他现有的状态。对于孩子来讲,如果父母每次都这样,无疑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久而久之,即使父母想和孩子正常的沟通,孩子也会认为,父母的言行举止是令人讨厌的行为。
孩子不理睬父母不沟通时父母的错误做法:
1、行为问题:如果孩子不与家长沟通,他们可能会通过不当行为来表达不满和问题,例如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退缩、不合作等行为问题。
2、学习问题:如果孩子不与家长沟通,他们的学习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兴趣,进而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情绪问题:孩子可能会感到情绪波动和不满,但无法通过与家长沟通来表达和解决问题,这可能会导致孩子感到沮丧、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
4、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孩子不与家长沟通,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轨迹。
2024-01-30 查看全文 -
18岁的孩子已经处于青春期的末期,这个年龄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并且和父母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代沟,所以他们会不搭理父母,很多父母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
18岁孩子不理父母怎么办?
1、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
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可能是因为他们正面临一些困境或情绪问题。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冷静,避免使用指责或惩罚的方式。
2、调整沟通方式。
有时候,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沟通方式不适合自己。家长可以尝试调整沟通方式,例如采用书写方式、借助第三方等。同时,家长也需要避免过度追问或唠叨,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
3、和孩子一起寻找共同兴趣爱好。
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或者活动,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可以一起去看电影、打游戏、做运动等等。
4、给予正面反馈。
家长学会真诚的赞美,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当孩子做出好的决定或表现出好的行为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更加愿意与父母沟通。
5、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处理孩子不理父母拒绝沟通的问题时,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暂时不想与父母沟通,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处理问题。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支持,例如为孩子提供物质帮助或鼓励他们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6、家长自己也要成长。
父母好了,孩子才会好。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改变,家长自己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可以参加一些家长课程、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和方法。
7、建立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是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家庭的价值观、家庭的传统文化等。在家庭中,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可以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成长。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孩子会更加愿意与家长沟通,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这样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沟通关系。
2024-05-24 查看全文 -
在高三,跟孩子好好沟通是很重要的,只有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家长才能及时发现他们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引导,从而才能帮助他们顺利的渡过高三。
高三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怎么办?
1、选择适宜时机。
有时候孩子会把自己的情感深藏心底,不愿意主动与父母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选择一个适宜的时机来倡导对话。例如,可以在共同准备晚餐、散步或者开车的过程中与孩子进行轻松的闲聊,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有助于打破沟通壁垒,让孩子更愿意表达内心的想法。
2、倾听是沟通的基础。
在高中,孩子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和困惑,如学业、人际关系等。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爱和支持。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建议,而是要先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3、关注他们的兴趣和成就。
关注孩子的兴趣和成就是激发他们愿意与我们分享的重要途径。当他们取得进步或者有值得分享的经历时,我们要及时表达赞赏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认可。
4、避免过度干涉和批评。
家长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过度干涉和批评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应该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指导和支持。如果家长过度干涉和批评孩子,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和肯定,从而逐渐失去自信和动力。
5、降低你对孩子的期待值。
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之所以会容易情绪失控,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孩子其实很简单,在他眼中,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不需要用什么标准来考核。因此,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能将孩子视为同事,下属,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之后,家长们就容易理解孩子的一些所作所为。
6、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
高三是孩子逐渐独立的时期,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在沟通中,不要强行灌输自己的想法,而是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我们可以与孩子共同商讨问题,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增强孩子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7、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为了有效沟通,我们要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点,避免在紧张或急躁的情况下进行沟通。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增进亲子感情,为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2024-05-24 查看全文 -
当孩子们渐渐长大,步入青春期,叛逆、不听话、对着干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许多父母都为此感到焦虑,没有办法和孩子沟通。不仅如此,孩子也慢慢变得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了,这就造成了亲子之间的问题无法解决。对此,希望家长们能够及时做出改变,积极的和孩子沟通,毕竟教育孩子是家长永远不变的责任。
高中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怎么办?
1、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2、和孩子密切相处。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3、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4、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5、设立明确的界限。你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且你会为他们的行为负责。如果他们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你需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6、鼓励积极交流。最后,你需要鼓励孩子与你交流。你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谈话来引导他们谈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尽量避免指责或批评,而是尝试理解他们的立场。
高中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信任
孩子可能感到缺乏对父母的信任,这可能是由于过去的经历、沟通方式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他们可能不愿意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因为担心会受到批评、惩罚或不被理解。
2、沟通障碍
有时孩子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者他们可能缺乏沟通技巧和表达方式。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沮丧或不愿意尝试与父母进行沟通。
3、年龄和发展阶段
孩子的沟通行为通常与他们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有关。在某些阶段,孩子可能更加自主和独立,他们可能倾向于保留自己的隐私,或者他们可能试图建立自己的身份和独立性。
2024-05-23 查看全文 -
如果是亲子之前存在矛盾,父母应该先平复好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是否有伤害到孩子的行为,如果有的话,及时向孩子道歉,并且多从各个方面了解孩子,拉近和孩子的关系。父母需要知道,亲子沟通是建立在爱的前提上的。
15岁的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怎么办?
1、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2、学会倾听,做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成长,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沟通是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要让子女觉得自然,要让家里有一种“聆听的气氛”,经常抽空陪孩子,做个好听众。倾听不是说家长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
3、寻找有趣的话题。
孩子有着浓烈的好奇心,会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家长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了解一下孩子的兴趣所在,从孩子的兴趣展开话题。比如孩子要是喜欢篮球的话,可以跟孩子一起收看篮球比赛,在观看的过程中就可以自然地引出话题。
4、理解孩子。
孩子并没有像家长一样丰富的阅历,在面对外界的一些变化时,孩子会因为无力解决而变得烦闷,家长对此应该给予孩子关心和安抚,遇到问题不要急于指责,试着去理解孩子,共情孩子,让孩子愿意对家长倾诉心事。
5、不打骂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尤其在青春叛逆期,也许孩子因为不懂事会做出一些让人生气的事,在这时父母不要打骂孩子,尽量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否则在这个时期,父母与孩子之前的氛围会越来越差。
6、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会给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孩子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的个性,要想培养一个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孩子,家长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创造正常交流的环境,平常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尽享亲情带来的温暖,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
15岁的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原因:
1、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需求。
在青春期,孩子通常会经历一个追求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阶段。他们可能会感到需要掌控自己的生活,并希望能够自主做出自己的决定。因此,当父母过度干涉或试图控制他们的决策时,孩子可能会感到反感和不快。
2、审问似的让孩子汇报。
很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每天都这样问,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而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恩,不错,还可以,挺好的……”这样应付的回答,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如果家长一个劲儿地不停问,那孩子恐怕早就烦的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更别提好好聊天了。
3、家长目的性太强。
家长带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们单方面的一种灌输罢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是最简单省事的。但这种聊天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2024-05-13 查看全文 -
当发现孩子不愿意跟自己沟通时,家长不妨试着跟孩子换位思考,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父母跟自己聊学习的话题,讲一堆大道理,你愿意跟父母沟通吗?叛逆期孩子本来就容易情绪化,有时候不耐烦了,顶撞父母也不稀奇。
12岁孩子不和父母沟通怎么办?
1、平和的情绪。
面对十几岁的孩子,过度情绪化容易让孩子感到威胁和攻击性,造成反感和抵触。保持平和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在适当的时候给出建议和指引。
2、切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跟孩子做朋友,用心跟孩子交流,不管孩子做什么事,要尊重他,既使做错了也不能横加指贵,粗暴干涉;时间长了,孩子也知道错在哪里,会慢慢反醒。凡事都得有个度。
3、理解在先。
即使孩子的想法或行为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宽容。然后再耐心地告诉孩子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反对这样做的原因。要杜绝简单地否定或以长辈的身份粗暴地压制孩子的做法。
4、尊重孩子的意见。
尽管他们可能不同意您的意见,但是请避免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判或讽刺。给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以及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认真的回复。
5、为话题设限。
如果您发现您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变得太过深入或不和谐,请停下来。重新安排下一次会议,并在那时再回到之前的话题。
6、适当放权。
对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试着自己处理,给予他们管理自己和独自处理问题的机会。孩子会为父母的进一步信任而高兴,并能从中体悟成长。
12岁孩子不和父母沟通的原因:
总喜欢替孩子做决定。
有很多家长或多或少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喜欢帮孩子做决定,总以为孩子还小,就很少会注重小孩子的感受。这样一来会让孩子感觉到他的自主权受到侵害,更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仅不愿意与你沟通,更想挣脱家长的管制。
家长对于孩子的事漠不关心。
导致孩子们认为在家长的心中自己的事是不重要的,所以慢慢的开始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因为即使想跟家长交流也得不到回应,甚至还可能被家长当做是胡闹,浪费时间。
打击式教育。
家长在与孩子聊天的时候,聊不到三句就忍不住说孩子笨的情况是比较常见,或是我们都有亲身经历过。对孩子不仅会出现只这样言语上的打击,更是习惯性用比较来衡量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聪明程度。这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更会让孩子疏远自己。
2024-05-13 查看全文 -
这个问题的出现一定是父母的某种行为或者语言伤害到了孩子,让孩子抵触到一定的限度,才会做出这样的防御姿态。如何来化解这样的危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家庭矛盾一定不是短期形成的,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不理父母怎么办?
1、真正倾听,敞开心来倾听
带着一种惊喜来倾听,带着没有判断来倾听,不是他的某一句话都挑你一根神经,他怎么讲你都很愉悦的听,很信任的听,真正的听他真实的心声,真正的听他真正的渴望,听他的心声。所以《庄子》才有一句话“勿听之于耳,听之于心,勿听之于心,听之于气”,就是听他那个性灵,那个小种子在抽芽,似有若无嗒嗒的声音。带着敞开的心,学习的心来听,让他每个和你的分享有价值,成意义。
2、找到和孩子共同的兴趣
和孩子找到共同的兴趣,拉进父母和孩子之间距离最快的办法就是和孩子找到共同的兴趣,因为一旦和孩子有了共同的兴趣,那么就可以从这个兴趣入手,从而和孩子沟通其它方面的东西。
3、少教训,多指导
家长若想使青春期的孩子乐意与你合作,平时少教训,关键时刻多些指导就可以了。进入青春期之后,这些初中孩子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们的行为会变得奇怪,情绪变化无常,心理变得无法猜测……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家长总想通过教训孩子使孩子发生改变。但事实证明,家长们的这一做法不仅是徒劳的,而且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反抗
4、保持情绪稳定
孩子之间最大的差别无非就是家庭教育,都说“看孩子便知父母七分”,孩子就是父母和家庭环境最好的镜子。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疼爱是一样的,本身并无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愤怒时父母怎么做?
情绪不好,愤怒批评孩子,大声吼叫,只会让孩子手足无措,陷入失落、孤独和自卑之中。就算孩子犯错,也应该平和的跟孩子说清楚,给他一个长记性、改正的机会。退一万步讲,打也要起到打的成效。其实,大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愤怒、吼叫,打骂,都只是对自己情绪的一个宣泄。
5、通过活动建立关系
孩子不愿意说话,但可以通过干一些小家庭来改善关系。如让孩子洗洗碗、打扫一下卫生、看看电表、浇浇花,使使肥、溜溜狗,喂喂鱼等,特别是需要两人干的活,让孩子参与进来,如需要搬动家具、需要两人才能抬的重物等,使孩子无法回绝。
孩子不理父母的原因:
1、总喜欢替孩子做决定
有很多家长或多或少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喜欢帮孩子做决定,总以为孩子还小,就很少会注重小孩子的感受。这样一来会让孩子感觉到ta的自主权受到侵害,更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仅不愿意与你沟通,更想挣脱家长的“管制”。
2、孩子处于叛逆期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分别是在两三岁、六七岁和青春期。孩子处在叛逆期会有这样一个特征:有自己的想法,喜欢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要他往东,他偏偏往西。因此,大家喊孩子时,孩子会故意装着听不见,不愿搭理父母。
3、与孩子沟通不平等
父母拒绝与孩子平等沟通。孩子也有沟通的需求,但是如果孩子和父母沟通以后,经常是得到一些批评或者反对,那么孩子就和父母有了心理距离感了,这种距离感也会让孩子漠视父母的多言。
4、打击式教育
家长在与孩子聊天的时候,聊不到三句就忍不住说孩子笨的情况是比较常见,或是我们都有亲身经历过。对孩子不仅会出现只这样言语上的打击,更是习惯性用比较来衡量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聪明程度。这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更会让孩子疏远自己。
5、贸然给出建议
比如孩子回来说我在学校遇到一个什么困难,家长就会讲,你连这点事都处理不好?很简单嘛,一二三,你该怎么办,你听我的准没错。这些方式显得我们高高在上,孩子会更加没有自信心——他每次表达都是提供了一个靶子,让你“啪啪啪”地向他射击。久而久之,他就越来越不想表达了。
2024-05-04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