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陌生环境紧张怎么改善
596
-
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的时候,玩的比谁都嗨皮,一到外面或者孩子不熟悉的地方孩子就像哑巴了一样,沉默不言,特别的紧张,其实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社交能力缺乏,家长要找到孩子感到紧张的原因,针对性的帮助孩子。
孩子到陌生环境紧张怎么改善?
1.平时多带孩子接触陌生环境
有些孩子害怕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并不是因为他天生胆小怕生,而是因为他平时的活动范围太狭小,接触的人太少。一旦离开了熟悉环境,脱离了他的"舒适区",就会感到焦虑和紧张。
这种焦虑和紧张可以随着外部环境刺激的增加而逐渐消除。可以多带孩子在公园、游乐园、超市等人多的地方逛逛,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人,增加孩子的见识。多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走动,让孩子逐渐适应不同的环境。
2.提前告知孩子新环境的情况
搬家、转学、转幼儿园前,提前告诉孩子新家新学校新幼儿园的情况,新家会有哪些邻居啊、新学校会有什么样的老师、新幼儿园有哪些小朋友等等,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进行强化
如果孩子在陌生环境里表现出退缩行为了,不要给他负面的暗示:你看你怎么这么胆小,幼儿园里的其他小朋友们都不哭,怎么就你哭……
需要用夸奖和鼓励来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宝贝你真乖,老师说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好,主动参与了游戏,你看,幼儿园并没有那么可怕,你在这里也能找到很多乐趣,认识其他的小朋友。妈妈相信你明天一定会表现得更棒的……
4.增强孩子的体育锻炼
多给孩子增加一些对抗性的体育锻炼,如踢足球,打篮球这种有身体对抗的项目。或者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之类的也行,使孩子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和素质,当然,这些都要遵循孩子的意愿,在孩子的兴趣基础上,不强求孩子。孩子可以在这种体育锻炼中,磨炼自己的意志,也能够让孩子正确的认识到自己。
孩子到陌生环境紧张的原因:
1、孩子自身缺乏安全感
无畏而无恐,孩子们害怕陌生环境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孩子们本身年龄小,在正常情况下都是比较脆弱的,当对陌生环境充满未知的时候,安全感极其缺乏,他们不敢表现自己,不敢犯错。当环境为熟悉一点时,就会相对得心应手一些。
2、缺乏与人沟通的经验
很多孩子,都会在陌生环境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长辈或者陌生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回答有误容易犯错,不回答又显得不礼貌。所以这些沟通经验的缺乏,导致他们抗拒沟通,对环境不安感加强。
2024-02-16 查看全文 -
大部分孩子会出现焦虑心理,过度紧张,都是因为内心压力太大导致的。虽然孩子年纪还小,但他们也需要调节情绪状态,尤其是女孩,内心活动比较细腻,更容易陷入死结。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变得活泼开朗。
孩子出现焦虑紧张这种现象怎么处理?
1、教孩子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
有些孩子,他们一碰到考试就不知所措,一副天要塌下来的样子,对待这类孩子,你不妨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比如让孩子在感到紧张时,做做深呼吸,使自己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或者让孩子在考试前在校园内走走,这些都有助于孩子放松。
2、让孩子自信。
尽量不要用要求和训斥的方法对待孩子,多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有人说害怕表扬多了,孩子会翘尾巴,会骄傲,其实大可不必,不过要注意表扬的方法,可以参考我前面一期视频,奖出内在驱动力,多表扬过程,动作,而少表扬结果。
3、无条件的爱。
你的爱是有条件的,孩子就会害怕,就会焦虑,害怕哪天你不爱他,他无处可去,因为对于孩子来讲,你就是他的全部,父母对孩子的爱绝大部分都是无条件的,想想孩子即使犯了很大的错,就是进了监狱,或者有什么病,父母哪怕倾家荡产的,也要去拯救,但在平时,我们不会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训斥,要求,和提条件所表达出来的,都是你的爱是有条件的。
孩子出现焦虑紧张这种现象的原因:
1、父母吵架影响孩子。
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得当着孩子的面就大吵大闹,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是充满爱的,但是在父母吵架的后天影响下,会导致孩子焦虑、暴躁、出现沟通问题,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患有焦虑情绪。
2、学习压力大。
有很多父母给孩子各种补习班报起来,并不会询问孩子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感兴趣,孩子学习压力大,完不成父母的期望,就会容易紧张、烦躁、心里不安、害怕父母,时间久了就很容易焦虑。
3、环境因素。
孩子遇到父母离异,没有固定成长环境,父亲根据时间协商照顾孩子,谁有时间就接孩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此容易担心、孤僻、出现焦虑。
孩子出现焦虑紧张这种现象的表现:
1、对完美的痴迷。
焦虑的孩子对完美很痴迷,不断担心自己是否完美,并向自己施加压力以免犯错。对完美的痴迷是非常不健康的,并且可能对孩子的幸福和自信心极为不利。
2、学校表现不佳。
焦虑的孩子会因焦虑带来的疾病无法上学,并且会因睡眠障碍和不断担心而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些包括:成绩下降、不做作业、对功课感到不知所措、持续拖延和难以专注于任务。
3、容易疲劳。
长期的紧张焦虑通常会带来耗竭的感觉,因为大部分的心理能量都消耗在情绪的痛苦和穷思竭虑之中了。如果孩子明明没做什么但整天喊累,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叫做点什么事就显得有心无力、丧气,家长要注意,长期的焦虑通常也会伴生抑郁的情绪,而抑郁的情绪就更加重了疲劳和耗竭的感觉,这是个恶性循环。
2024-05-15 查看全文 -
导致孩子上学焦虑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家长也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焦虑心理,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厌学问题、荒废学业,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
孩子上学紧张焦虑怎么办?
1、激发孩子爱上学的情感: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聊聊学校里的趣事,让他们对上学有所憧憬。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多鼓励孩子,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2、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教会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技巧,比如呼吸控制、身体放松或冥想等,可以帮助他们应对焦虑和紧张。
3、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事物上: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专注于积极的事物,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担忧和紧张中。
4、和孩子一起做适当运动:每天进行一到两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对于调节孩子情绪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不仅能够消耗体力、锻炼身体,还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身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对调整精神面貌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孩子上学紧张焦虑的原因:
1、学习上的不适应。
很多学生无法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老师上课话很多,有时很难跟上节奏,学习压力大,家长期望高,有时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必然导致学习紧张,学习成绩下降。有些同学对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前途感到焦虑,极少数担心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而陷入焦虑。
2、社交困难。
孩子上学的时候需要与同学和老师相处,需要适应社交环境,这也可能会引发孩子的焦虑情绪,导致孩子一上学就紧张。
3、学习和考试的压力。
学习考试焦虑是中小学生普遍而又特殊的焦虑表现,即由于害怕考试不及格或渴望取得更好成绩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一般在考试前几天表现出来,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越来越严重。研究表明,将对好成绩的期望降低到适当的水平,可以降低考试焦虑。
孩子上学紧张焦虑的表现:
1、行为方面。
一些孩子会有过度的责任感,或太在乎他人的想法。他们过度地关注别人是否因为自己而心烦,从而为不必要的事情道歉。有一些孩子会表现出过度的逃避倾向:例如拒绝参加活动、拒绝去上学。
2、情绪方面。
比如孩子经常感到不开心,哭泣,容易发脾气,当孩子紧张焦虑时,他们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无助或者不知所措。
3、生理方面。
反复出现一些头痛、胃肠道不适等身体症状而不能去上学,但是经检查却未发现有身体相关疾病。经常出现睡眠紊乱,比如很难入睡或做噩梦。出现过度节食或者暴饮暴食等不规律进食。
2024-05-14 查看全文 -
尽量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当孩子在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周围无关的干扰,包括噪音、玩具等,使孩子能够专注的去做好一件事。
孩子精力不集中怎么改善?
1、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假如你想要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件事,那么给他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让其他的东西影响到孩子,自然而然他就会更加的集中做一件事,而且要给他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而不是他的玩具室,否则就算没有声音影响到孩子,他也会被那些玩具吸引住。
2、把控住时间。假如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注意力无法集中,那么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规定一个时间,要求他在这个时间内做完一件事或者是坚持一件事,只有过了规定的时间才可以干其他的事。而且还要告诉他,如果在这期间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增加时间。
3、大声读书。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要要求他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
4、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注意力是有限的,一心两用会降低注意力的效果,尤其是孩子正处于注意力发展过程中,同时做几件事情,会损害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专心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一边玩玩具一边看电视,两者选择一样,让孩子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孩子精力不集中的原因:
1、精力过于旺盛
孩子体力好,喜欢东跑西颠,会被误会为散漫。这样的孩子尤其在上午会因为精力过剩表现得很散漫。现在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旺盛的精力没时间发泄。
2、与父母关系紧张
很多父母与孩子疏远,常用暴力手段对待孩子,这样的孩子会在父母让他学习的时候产生反抗心理,故意在上课时不集中注意力,这是一种默默的消极反抗。
孩子精力不集中的后果:
1、天才和庸才的差距,往往差在注意力
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报告证实:98%的孩子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天才,也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弱智,那为何在100个孩子当中,成绩怎么悬殊那么大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持续地学习与做事。
2、没有注意力就没有专注力,成为问题孩子几率大
国外专注儿童教育的机构,通过调研得出:孩子长期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会造成感觉综合失调,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惹事生非,甚至成为打架、逃学、早恋等问题孩子。
2024-05-10 查看全文 -
曾有家长这样反馈,我家孩子因为小学的时候学习一直不太好,到了初中想好好学习,但是因为落下了太多知识点,孩子怕去学校跟不上,就特别紧张,恐惧,用不上学来逃避,我了解情况后,按照以下的方法,让孩子觉得学习很简单,没有那么大的难度,平时也有意识的去训练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慢慢的孩子掌握了很多知识,在学习有自信了,就不紧张了。
孩子上学就紧张不想上学很有可能是自卑心理造成的,家长要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觉到学习很简单,孩子上学就不紧张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有一些耐心,对孩子多一些关爱。
孩子上学就紧张不想上学怎么办?
1、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
教会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技巧,比如呼吸控制、身体放松或冥想等,可以帮助他们应对焦虑和紧张。
2、让孩子感受学习很简单
孩子不愿上学大多数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成绩差,家长很容易看出不愿意去学校上学的孩子,都有这一个相同的共同点,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很害怕,学习学不会老师不喜欢,同学眼里的拖后腿差生,心理受到打击,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提高孩子的学习自信,让孩子觉得学习简单,自己也能成绩好。
3、训练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成绩好的家长或许能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对学习更多的是觉得学习更是一种乐趣,对于难题不觉得是一道难题而是怎么解决这道题,解决后更加的有成就感,更加的自信,学习上很多的孩子是遇到难题就发愁太难了被打击,学习成绩好的就恰恰相反,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孩子就不会再害怕上学了。
4、帮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事物上
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专注于积极的事物,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担忧和紧张中。
孩子上学就紧张不想上学的原因:
1、孩子适应能力弱
对于适应能力弱的孩子,他们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在适应上学后的变化,适应新的作息、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等等,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挑战。而若在这个过程中屡试屡败,容易让人退缩,产生恐惧与焦虑。
2、孩子遭受校园欺凌
对于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而言,学校就如同地狱。在校内长期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孤立、自卑等情况,甚至有可能出现自杀倾向。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孩子畏惧上学,出现旷课,逃学或辍学的情况。
3、严厉、冷漠的教养方式
有研究表示,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都有重大的影响。父母对于拒绝上学的孩子都缺少温暖与理解,更多地是过分地干涉,以严厉苛责、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过于严格,忽略孩子的情感体验。这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对上学产生恐惧。
2024-05-03 查看全文 -
孩子每次考试都会出现马虎的问题,还会因此丢掉大把分数,这个时候就算您磨破嘴皮子,其实对于问题解决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尤其是15岁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的唠叨。您不如试着少唠叨,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行动。
怎么改善孩子马虎的问题?
1、改善家庭环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能减少学习中的粗心。
2、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因为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得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得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新做一次。
3、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
如写毛笔字,缝纽扣、剪圆圈、夹花生、串珠子、汉字、字母混合识别、对墙打乒乓球、穿针引线、金鸡独立、算二十四点等,这些都能改变孩子急躁的心理,锻炼他的细心程度。
孩子马虎的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1、对知识掌握不足。
孩子的马虎看似是一种习惯问题,实际上很可能是因为孩子本身对于知识掌握就不够。比如说,对于某类题型孩子熟练度不够,所以在考场上思考地比较慢,孩子为了提高解题的速度,自然会出现一些错误。
2、学习习惯有问题。
有些孩子马虎是因为学习习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孩子不喜欢预习、打草稿、写下每一步步骤等等。有时候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让孩子容易犯错。还有的时候,孩子在审题上花费的时间少,在解题上花费时间多。一旦审题出现偏差,那么解题再完美也是白白花费时间。这样的粗心对于学习成绩来说是很致命的。
3、家长的消极心理暗示。
家长本意上是想让孩子避免粗心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屡屡提及孩子的粗心毛病,这反而给了孩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孩子在一种“我是一个粗心的人”的暗示下,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想更加粗心的程度靠近,这对于改掉孩子的粗心马虎习惯也是极为不利的。
马虎的问题会对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1、会蚕食孩子正在形成的好习惯。
“马虎”会引起孩子大错不多、小错不断的现象,如果对此问题听之任之,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浮躁的情绪,进而影响孩子的态度、兴趣,它会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吞食掉孩子正在形成的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
2、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上课时“马虎”,会影响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让孩子容易错过重点知识;写作业“马虎”,会影响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考试时“马虎”,会让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尤其是高考,更是耽误孩子的一生。
3、容易发生想不到的意外。
最直观的就是孩子的人身安全会受到威胁,这也是家长们最看重的。往小了说,就是鞋带没细心系好,跑步的时候摔跤,往大的说,就是旅游、游泳等没有细心准备安全措施,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024-04-30 查看全文 -
每个人在面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时都会感到紧张,孩子也是一样的,这是正常的。紧张的背后是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外部或者自身,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把这种压力转变为动力,那对孩子来说真是受益良多。
孩子心里紧张家长怎么办?
1、利用系统脱敏法,鼓励孩子尝试
孩子紧张的情形最容易出现在比赛、考试等情况下,既然孩子害怕,那么我们就“对症下药”从孩子最不喜欢的方面来解决其内心存在的恐惧心理。
这就是系统脱敏法的中心旨意,利用个体最敏感的事物进行频繁的训练,直至其脱敏。在孩子的紧张感面前,我们也可以运用该方法,积极的鼓励孩子,勇敢尝试。
2、多带孩子出去,增加见识
带孩子多去串门、超市、商场、菜市场,见的事物多了,都是自己熟悉的,自然就不会紧张了。大人有时去商场还会有自己不认识的物件,更何况孩子的阅历尚浅。
见识多的孩子,懂的也多,当自己知识储备有量了,对陌生事物,就会产生更多的连接,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也会猜出来这个什么玩具,怎么玩的。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卑的孩子做事情容易自我设限,更容易过度紧张。作为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平时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只要孩子完成得不错,就应该多肯定孩子的成果。
肯定孩子是让他获得自信的重要方式,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自信心也会增强。有了自信心之后,做事情也不紧张了。
4、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孩子管理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有限,因此让孩子释放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给孩子精神和心里带来的痛苦,让他们更健康的成长。
孩子有压力的时候,有时候,家长也可以不跟孩子谈他面对的压力,带着孩子出去走一走:或到亲戚家走访走访,与亲戚们聊聊天;或到公园里遛一遛,看看花花草草;或去爬一爬山,体验凌绝顶的快乐;或来一场乒乓球对决,出一身大汗……或许,就在这些不经意的活动中,家长什么也不用说,孩子的压力就得到了缓解。
紧张感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1、减弱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当孩子遇到事情总是紧张,并且采用逃避的态度,那么当孩子遇到下一次的“紧张”事件时,也会采用逃避的方式应对,孩子失去了对自己情绪的调节能力,会有越来越不自信的状况出现。
2、影响孩子的正常社交
孩子在公共场合与他人讲话的时候,如果总是因为紧张而支支吾吾不敢讲话也不敢表达自己,那么孩子的交友能力和社交发展都会受其影响。
大家都会更偏向于和敢于表达的自己的人交往,如果孩子总是独自在角落里,畏畏缩缩不敢加入和他人的谈话,那么就很容易变成社交中的透明人。
3、影响孩子自我认知
当孩子本来能够出色的完成一件事情,却因为紧张的心态影响了自己的发挥,那孩子就会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对事情的完成能力,认为可能的确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
2024-04-29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