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心理
607
-
青春期小孩不是叛逆,就是厌学。如果家里是位男孩,在青春期还有可能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甚至还有可能逃学逃课。家长一听到孩子的青春期,一个脑袋三个大,实在想不出对策的时候,甚至还会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青春期男孩子的心理特征及对策
青春期男孩子的心理特征:
1、青春期男孩莽撞又自我。
14岁之后的男孩,开始向男人转变,他们会出现一系列男人的变化,这就像一个重生的过程,身体快速的成长冲撞着孩子们的内心,这个阶段的他们,情绪变化会很快,有时候会非常焦虑,情绪化,喜怒无常,做事也很容易冲动任性,在他们心里没有那么多道德标准,经常“脑门一热,热血冲头”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很少考虑后果。
2、易激动。
青春期的男孩有时会出现极端的情绪波动,他们可能突然变暴躁,也可能很快又变回来,他们的情绪也可能很难控制。
3、青春期男孩渴望独立。
青春期男孩,最大的渴望是摆脱父母的唠叨,摆脱父母的监督,实现自己的独立,经常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哪怕自己知道自己可能要走弯路,也会一意孤行,所以这个阶段,父母会认为孩子逆反,难以沟通,难以管理。
4、青春期男孩对异性充满了好奇。
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孩在11-13岁之间,睾丸激素含量开始再次急剧上升,这时候可以达到幼儿期的8倍,所以男孩的四肢开始迅速生长,全身的神经系统都会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有了性意识,对异性会产生好奇,同时又很害羞的心理。
青春期男孩子心理特征的对策:
1、倾听男孩的心声。
在进行心理疏导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男孩的心声。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需要有人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2、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如果父母想在青春期与孩子和平交流,父母的态度和角色需要注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该被“孩子”的身份所束缚。父母不应该把孩子当作自己权利的产物,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既是尊重,也是要求。它可以帮助家长更轻松地面对孩子。
3、学会表达你的爱。
虽然青春期的孩子期待着独立,但他们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因此他们比小时候更需要父母的照顾。这种照顾主要是心理照顾,父母应该保持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的关注,随时为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压力,让他们明白,虽然青春期有些痛苦,但父母是他们强大的后盾。
4、鼓励积极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在青春期,男孩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应该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比如,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学习新技能、结交新朋友等,这些都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好地适应青春期的生活。
2024-05-13 查看全文 -
之所以许多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束手无策,关键点在于,父母完全不了解孩子这时期的成长,也不清楚青春期孩子心理上有哪些特点。父母不了解孩子,自然找不到教育孩子的合适方法,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教养方法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情绪的多变。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是情绪多变,上一秒非常兴奋,下一秒就如同暴风雨,情绪上的变化,会使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激烈,孩子认为父母不懂自己,父母会认为孩子非常不听话和叛逆。
2、孩子渴望独立。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大概是他们在叛逆期时最显著的特点了,他们很想摆脱父母的管束,觉得和父母有代沟,不愿与父母多说话,极力想得到他人的认可,不愿意被父母控制。
3、自我意识出现质的变化。
孩子在儿时基本都是听从父母的意见,但到青春期时,他们会思考自己的优缺点,有时会觉得自己很优秀,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有缺陷,经常在自卑与自恋中纠结。
4、逆反。
青春期孩子因为身体发育,荷尔蒙刺激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心理冲击,会使得孩子的情绪很难控制,很想标新立异,追求新鲜感和刺激,并且想要去冒险。逆反的心理特征会让父母觉得权威受到了挑战,此时的父母几乎是和孩子在争夺权力的时期。
青春期孩子的教养方法:
1、别想控制青春期孩子。
父母一定要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们越是不屈,越想远离你。想控制他们像控制几岁的孩子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2、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当家长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时,一定不要认为孩子叛逆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要承认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他们成长的表现,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开始。
3、以叛逆为契机,调整教养角色和教养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叛逆问题,既提醒家长要及时转变教养角色,也提示家长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是家长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
4、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
青春期孩子常常会有冲动和冒险行为,例如试吸烟、喝酒、涂鸦等。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并告知孩子相关的危害和后果。同时,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避免走入不良的社交圈子和危险的地方。
2024-05-12 查看全文 -
孩子进入到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如果父母还像对待小时候那样对待她们,自然是行不通的。家长想要教育出好孩子,就要全面了解孩子,包括青春期阶段的心理特点。家长要及时优化自己的教育方法。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个体心理的发展。
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
2、自主意识逐渐强烈。
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在青春期后阶段,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能够认真思考、判断、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和对社会的关心。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的不独立,他们在重要的问题的抉择上,仍然需要家庭、他人的帮助、指导。
3、自尊心。
青春期的孩子的自尊心都会比较高,很难接纳他人的批评,在他们的心理,自己已经逐渐步入了成年,可以自己做很多决策,不希望被主控,希望自己能够做自己的主,青春期孩子意识中的年龄都会比实际年龄大,自尊心也会比较强,特别不喜欢被批评。
4、对异性的关注。
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男子汉”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眉目传情,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
青春期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压力。
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
2、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3、自卑、自闭心理。
家长的过高要求和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又缺乏良好的情感沟通,成长中的迷茫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往往使其自我评价过低,造成自卑、自闭、抑郁、敏感多疑,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他。强烈的自卑使其把自己封闭,渐渐变得对人冷漠、性格孤僻、缺乏同情心。
4、抵抗诱惑能力差。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多种传媒的进入使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多样,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事物诱惑着青少年,真善美、假恶丑掺杂在一起难以分辨,随时挑战青少年的心理极限,不稳定的心理使其很难抵挡诱惑,如:电子游戏室、网吧等,使许多孩子陷入暴力、恐怖、梦幻之中不能自拔,无心学业,日渐堕落。
2024-05-11 查看全文 -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会明显感觉到,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也看不懂孩子内心到底在想什么。于是,有些家长就会偷看孩子的隐私,甚至还会逼孩子交代,这些行为无疑是在触碰青春期孩子的“逆鳞”,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
1、苦恼增加,无力感、压迫感提高。
他经常会觉得情绪低落,或许仅仅由于同学们的一句话,或许仅仅由于爸爸妈妈的絮叨,他越来越比较敏感。他渴望伙伴的接受、毫无疑问和钟爱,渴望爸爸妈妈的了解守候和关爱。他提心吊胆地维护保养着自身的自尊。他担心不成功,担忧被孤立,被忽视、被阻拦。她们的心里期盼被关心,但另外随着看忧虑和无奈。
2、明显关心自身的形象。
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少女们广泛都并不大喜爱拍照,特别是在讨厌和大人一起拍照,但在暗地里,她们却喜爱悄悄照镜。乃至,有的女生会偷偷擦抹一点自然妆, 把她觉得好看了一些的这张脸送到院校,希望却又担心获得赞扬。有的男孩儿以便遮住自身流汗的味儿,会在临出门口为自己喷一点淡淡的淡香水.
3、独立意识很强。
青春期孩子在情感上不再依赖于父母,特别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独立思考,需要一定的自由权利,对某些事情会捍卫自己的观点。
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恋爱受挫。
在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会逐渐产生好奇,而且他们又比较敏感,稍微有小事情会有心理不适而产生问题,特别是在和异性交往时,一旦恋爱受挫会导致他们心灰意冷,特别是心理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就容易有心理疾病。
2、学习压力过大与学习动机不足。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负担过重,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
3、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独立的愿望日益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的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青少年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和孤独。
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
1、注意尊重孩子。
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注意要平等的和他交流,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应该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尽可能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凡事多和孩子商量,不要以“爱”的名义强行给予,例如,不要给孩子报名太多的培训班、辅导班等,应该注意和孩子商量好,否则给孩子过多压力会让孩子很难受。
2、多关注和了解孩子是前提。
孩子都是需要父母的关注的,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没事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谈谈心,了解孩子的心思,对孩子有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对孩子越了解,就越能减少彼此间的误会,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避免孩子叛逆。即使孩子叛逆了,也知道孩子的问题出在了那里,能够有针对性的去引导教育孩子。
3、不要对孩子使用暴力。
现代社会不同以往封建社会,科学更是证明了体罚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旦暴力过火会造成后悔莫及的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暴力会给孩子的心灵终生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对孩子的情商有很大的损害,以后走上社会和人交流会产生障碍。
2024-05-11 查看全文 -
想要引导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才能够百战不殆。尤其是一些已经出现叛逆心理的青春期孩子,家长在教育时,更需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改善教育方法。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第一、情绪不很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性的成熟。因此,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十分重要。
第二、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在青春期后阶段,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能够认真思考、判断、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和对社会的关心。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的不独立,他们在重要的问题的抉择上,仍然需要家庭、他人的帮助、指导。
第三、个体心理的发展。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
青春期孩子怎么教育?
第一、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
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注意要平等的和他交流,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应该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尽可能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凡事多和孩子商量,不要以“爱”的名义强行给予,例如,不要给孩子报名太多的培训班、辅导班等,应该注意和孩子商量好,否则给孩子过多压力会让孩子很难受。
第二、要理解、接纳孩子。
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第三、家长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掌握爱和严的分寸,将真正的爱与无原则的娇惯、溺爱、放纵区分开来,爱应当表现的有分寸、有理智,但严决不是扳起面孔、动辄训斥、打骂、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又要能抵制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耐心培养文明行为、良好品质和行为举止。
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第一、早恋心理。
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征已经发育成熟,对于性以及异性产生好奇心,但是他们心里还不是很成熟,做事情容易冲动而且不计任何后果,甚至会出现中学生怀孕的情况。
第二、会出现社交恐惧症。
在青少年时期心理是比较敏感的,害怕被别人所拒绝,看到陌生人就会紧张不安,影响了生活以及学习。主要因为是不自信而产生的社交恐惧感。
第三、讨厌上学。
大部分学校会以孩子的分数来论高低,学习成绩差的人容易出现厌学的情况,他们因为自己的学习差而变得自卑,再加上受到老师以及学生的孩子,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2024-05-10 查看全文 -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有明显的改变,既渴望得到独立和自主性,又希望能依赖于父母,我们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积极的引导,保持家庭的平等和公正性。家长不能过分的监督和管理孩子,不然会让他们产生反感的心理,平时要和他们多进行沟通。家长做好应对措施,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对权利的渴望
为什么小孩子都喜欢向父母要权利这个东西呢?小的时候不挑不选,长大了反而喜欢提意见,弄的亲子关系不合。实际上,这是孩子在发出“权利渴望”的信号,他们之所以羡慕成年人,渴望自己长大,正是因为权利的拥有让他们觉得自由,比如几点睡觉再也不需要向父母报备,这就是孩子青春期最向往的事情。
2、自尊心强
亲子关系在青春期达到矛盾的最高点,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彼此之间不愿意退让和服软,家长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和威严,而孩子同样会因为自尊心的强烈影响,变得不屈从。这在家长看来不容易理解,可是看看自己身边的孩子们就会发现,这是青春期孩子都有的面貌。
3、情绪波动大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冲突。
4、厌学心理
厌学是青春期孩子最普遍的心理他都。具有厌学心理的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情感上的疏离及行为上的消极令无数家长无所适从。每个家里有厌学心理的青少年的家长都想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出阴影,因为操之过急,或方法错误,结果往往使得其反。
5、自我意识出现质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式:
1、学会表达自己的爱意
家长和孩子之间也需要形式化的情感表达,亲子间或许不需要对感情的积累,但是需要感情上的表达。家长爱意的传递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这是你们建立亲密关系、信任感的开始,帮助亲子建立一定沟通途径,有了交流的机会,办法随之而来,矛盾也会因此减少。
2、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
尊重并不代表着家长什么都要听孩子的的,尊重与答应并不是同一个意思。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们,家长不妨放下自己的担心,当两个人发生意见的冲突时,家长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别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束缚孩子,每个人的思想都大不相同,更何况有着学历等多方面差异的亲子之间呢?一份尊重对于家长和青春期孩子的相处而言,很有用。
3、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想要与青春期里的孩子和平交流,家长的态度、自己的角色设定需要着重注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应该被“孩子”的身份所羁绊,变得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行。家长也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权利底下的产物,用平等态度对待孩子,这既是尊重也是要求,它可以帮助家长更轻松地面对孩子。
4、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自然就会引起孩子不满,有意跟家长对着干。要与孩子融洽相处,父母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5、用商量的口吻代替命令的语气
父母与孩子相处完全没有必要变得卑微,而只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尽量用商量的口吻来代替商量的语气。遇到事情的时候,最好多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商量沟通。这样对于青春期自尊心极强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尊重。也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是在乎自己的感受的。
2024-04-09 查看全文 -
青春期的孩子,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如果不能及时的引导梳理,会让孩子变得手足无措,产生一些恐慌的心理,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些变化。而这个时候,父母作为最亲近的人,就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青春期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变化,帮助他们安全的度过。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
1、独立性增强
青春期孩子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愿望很强烈,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己做主,另一方面必须依赖家庭,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因此对自尊的理解不恰当,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看待,就会厌烦,觉得伤害自尊心,产生反抗心理、对立情绪。
2、性别意识增强
青春期的孩子性别特征快速发育,性别意识增强。此时孩子的性别意识会使他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穿衣装扮开始变化较大的性别区分调整。主要有两个表现,一是强化自己本身性别,二是希望得到异性的关注。
3、自尊心增强
亲子关系在青春期达到矛盾的最高点,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彼此之间不愿意退让和服软,家长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和威严,而孩子同样会因为自尊心的强烈影响,变得不屈从。这在家长看来不容易理解,可是看看自己身边的孩子们就会发现,这是青春期孩子都有的面貌。
4、产生厌学心理
厌学是青春期孩子最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具有厌学障碍的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情感上的疏离及行为上的消极令无数家长无所适从。每个家里有厌学障碍的青少年的家长都想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出阴影,因为操之过急,或方法错误,结果往往使得其反。
5、情绪不稳定,易两极化
青少年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办事积极、富于热情,伤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青年的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欠成熟稳定,容易冲动失衡。一句无心的话,或者是一部电影都能够让他们心潮澎湃,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对策:
1、少控制孩子
既然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那我们要学会放权,不要给孩子安排好一切,给孩子自主权。比如,什么时候出门?怎么出门?游戏玩多久?交一些什么样的朋友?甚至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如果孩子有不错的意见,我们不妨采纳。
2、和孩子沟通
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认为父母很罗嗦,总是管闲事,作为父母虽然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你可能会方法不对,让你的孩子不能够接受,所以说,你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在对症下药,必要的时候你还可以找你孩子的朋友了解情况,以便可以更好的和孩子交流。
3、和孩子平等交往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作为父母不能在想孩子小时候那样事事给孩子拿主意,要更多地听听孩子的建议,对于你认为不对的你可以给孩子提提意见,帮助他改正,态度要和蔼,千万不能够强制性的让孩子安照你的想法来做事,那只会让孩子和你越来越远。
4、引导孩子宣泄不满情绪
孩子对家长有不满的情绪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宣泄出这种不满的声音,找一些方法,或开玩笑式的认错等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认真听取孩子的内心声音,不断与孩子交流沟通。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自我发泄,只有让情绪宣泄出去,孩子才能减少暴躁的可能。
5、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自然就会引起孩子不满,有意跟家长对着干。要与孩子融洽相处,父母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2024-04-08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