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看手机会有什么危害
559
-
从孩子开始使用电子产品起,父母就要和孩子提前约定使用时间,改变教养方式,不要总想着控制孩子,而应该思考如何尊重孩子,毕竟真正陪伴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家长。最好的让孩子摆脱对手机依赖的办法,就是父母的高质量陪伴。
孩子经常看手机会有什么危害?
1、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除了学业的繁重之外,其实智能手机对孩子的视力影响也是很大的。孩子经常玩手机的话,手机屏幕的光会对孩子的眼球造成很强的刺激。
2、耽误孩子自身的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渐渐会习惯手机所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从而对有难度的学习感到乏味和枯燥,并且也不太愿意去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学习成绩下降。
3、引起视力下降
孩子频繁玩手机对视力影响尤为明显。有数据显示,小孩连续玩手机20分钟,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视状态。另外,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而正常值是15-45秒,如果少于10秒,为病态。
4、妨碍大脑发育
2岁以内的小孩大脑发育尚不完全,如果频繁使用手机,被外界因素刺激,容易导致大脑发育不全。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自主神经调节能力还不强,看到手机里的消极画面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焦虑、不安等。
5、导致睡眠障碍
研究发现,过于明亮的手机画面会影响孩子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孩子睡眠障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健康机构调查后认为,手机光线比日常灯光对孩子的睡眠影响更大。如果孩子睡前看手机,普遍要在39分钟后才能入睡,而普通小孩28分钟内即能入睡。
孩子经常看手机怎么引导?
1、家长要做个好榜样
如果不想孩子玩手机,那么父母就要做个好榜样。工作回家后,大家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只要孩子在身边,最好都不要玩手机。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不想让孩子沉迷游戏,自己就先做到,不沉迷手机。
2、孩子闹脾气时不拿手机哄
孩子是情绪多变的物种,有时候谁也没惹他,他自己一个人生闷气或者来闹闹你。家长觉得烦,怎么哄都不听,这时候就拿出了大法宝——手机。而孩子的手机瘾多半就是这样染上的。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管孩子怎么闹脾气,不要用给孩子玩手机的快速解决方法,不要养成孩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
3、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集体活动
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或者和集体活动,一旦他们忙碌起来,那么他们对手机的依赖性就会降低。同时,在活动中,他们还可以结交朋友,开拓视野,一举多得。
4、业余时间父母要多陪伴孩子
现在的孩子很多属于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除学习外无事可做,又没有人陪伴,父母只忙工作。他们无聊了却没人和玩,只能玩手机。父母在业余时间陪陪孩子,孩子就会感到幸福。
2024-02-12 查看全文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在孩子们中间也被普及,出门在外,随处可见看手机的孩子,几乎没有了年龄限制,这种现象确实也很可怕。经常看手机,对孩子来说影响还是很多的,下面就来说一说具体会有哪些影响。
经常看手机对孩子有什么危害:
1、影响视力
长期不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会有损孩子的视力发展。现在我国的青少年近视率已接近60%,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视。使用电子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姿势、时间的控制。
2、依赖性、成瘾性
这是家长朋友们最怕的手机弊处了。有的孩子做作业会依赖网络搜题,使孩子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凡事走捷径而不愿付出努力。有的孩子会对手机游戏成瘾,熬夜玩、不写作业的玩,成绩注定一落千丈不说,还很伤身体。
3、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沉迷于手机中的孩子,对虚拟的世界充满了依赖,在现实社会中可能表现出孤僻、对抗等性格,不利于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交往发展。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丰富的人际圈、活动范围,让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温度和多样。
4、安全性问题
网络上有专门针对孩子的各种诈骗手段,把防御能力不强的孩子做为主要目标,孩子往往上当受骗还不敢跟家长说,骗子们屡屡得逞。家长们平常要注意对孩子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怎么样让孩子少看手机:
第一,最重要的一点,家长少玩手机。
当然,如果家长在手机上处理工作,或者做点业务,可以跟孩子说明,孩子还是会理解的。不然,孩子做作业时候,您在玩游戏,追剧,刷抖音,还把声音放得老大八大,您觉得合适吗?再不济,您至少要静音吧!如果我们不想约束自己,总想着管束孩子,现实吗?最好的就是,孩子学习做作业时候,家长也看看书。至少是这个姿态,你得拿书诱惑孩子,而不是用手机诱惑孩子。
第二、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会被手机诱惑吗?会!只是,如果你做好第一点,并且孩子已经养成了阅读习惯,那么,他对手机就不会那么痴迷。经常给他购买、借阅绘本书籍,他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就会被绘本吸引、分散。
第三,给孩子多交一些朋友。
例如,同事、朋友家以及小区里差不多大的孩子多给他们创造机会一起玩。孩子有了玩伴,自会有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就不会老抱着手机。
四、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带孩子出去,不一定要国外游省外游的,哪怕只有两个小时呢,带孩子去爬爬山游游泳,在家附近郊游踏青,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总之,长期玩手机肯定对孩子各方面都有损害,而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父母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2024-01-24 查看全文 -
现在的孩子沉迷手机的越来越多,而我们父母显然是想要避免这种情况。而既然我们想要避免孩子沉迷,那我们父母就有必要了解孩子沉迷的原因。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孩子看手机有什么危害?
1、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除了学业的繁重之外,其实智能手机对孩子的视力影响也是很大的。孩子经常玩手机的话,手机屏幕的光会对孩子的眼球造成很强的刺激。
2、耽误孩子自身的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渐渐会习惯手机所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从而对有难度的学习感到乏味和枯燥,并且也不太愿意去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学习成绩下降。
3、破坏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很难把知识学透,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只要手机在一旁,也很难专注于工作,孩子就不用说了。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的孩子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太多了,这需要孩子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4、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
手机获取信息方便,孩子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想都不想直接用手机就查了,渐渐养成了不爱动脑筋的习惯,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
5、影响亲子关系
为了抵制孩子玩手机上瘾,其实咱们每个家庭还应该在家里“立规矩”,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如何合理使用手机,当然,做家长的也要起到表率作用,做到少玩手机,多看书,可以每晚设定一个断网时间,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才是最关键的。
孩子为什么经常看手机?
1、孩子渴望得到及时反馈
孩子们赢得了一场游戏,刷到了一件好装备,就会赢得他人的赞美与羡慕。这种及时的反馈,是孩子们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很少能够得到的。
2、满足成就感、价值感的需求
如果孩子成绩一般、交往一般,但是游戏玩得好,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奖励,他就能感觉到被认可,实现在游戏中的自我价值,同时也能满足他的自我实现需求。
3、孩子释放愤怒
对于这一点,很多家长也有体验。比如你生气了,伤心了,往往会选择一种方式,让自己释放一下负面情绪,孩子们玩游戏,也是释放情绪的方式之一。
4、压力源
生活事件、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如聊天服务等新技术的产生等,都会形成压力源,促使孩子手机成瘾。
2024-02-11 查看全文 -
就连大人玩手机时间长了都会出现手机上瘾的问题,更何况自制力很差的孩子呢?长时间看手机不仅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运动能力低下,还会严重危害他们的学习。只有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帮助孩子从手机的世界里走出来。
小孩长期看手机有什么危害?
1、降低视力。
孩子的眼球正处于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孩子经常玩手机,势必会对孩子的视力健康产生影响,眼睛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各种近视问题也随之而来,会严重影响到孩子后期的视力问题。
2、成绩下降。
手机是偏向娱乐的产物,尤其是现在功能很强大的智能手机,会让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玩手机的乐趣当中,孩子会缺少对学习的渴望,出现走神,心不在焉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
3、健康问题。
小孩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正常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和健康问题,例如失眠、肥胖、心理压力等。
小孩长期看手机家长怎么解决?
1、正常地引导而不是抑制。
孩子自身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需要成年人来进行适度地指导,许多家长认为干脆没收、或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到手机,但这种强制的手段是非常错误的,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虽然从父母那接触不到手机,他可以从同学那借到手机,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
2、父母应该做榜样。
孩子沉迷玩手机,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一些父母一边限制不给孩子玩,而自己本身就有这样的行为。在家庭中,玩手机的气氛非常重要,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家长必须要控制自己,如果家长自己都没有办法做一个好的榜样,那么,就没有资格对孩子做出限制。
3、设定规矩。
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并制定明确的规则。可以每天规定一定的手机使用时间,或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不允许使用手机。
4、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很多孩子是由于在家的日子枯燥无趣,而手机上则可以上网,玩游戏,便深深的沉溺在里面,不可自拔。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吧,这样在空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看书来打发时间,而不是玩手机。
小孩长期看手机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1、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缺失。
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接纳,便会在虚拟世界去寻找,从而迷上网络;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学习中感受不到认可和价值感,他就会在游戏中通过“打怪升级”寻求价值感。
2、手机原因。
手机游戏、小视频等APP(手机软件)都是按照大数据原则和游戏心理原则来设计的,符合游戏心理学,会不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诱导孩子持续使用这些手机APP、游戏或网络,从而导致孩子上瘾。
2024-05-15 查看全文 -
打骂孩子是许多父母的习惯做法,父母们想要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的言行,然而,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身体的影响是巨大的。
孩子经常被家长打骂会有什么影响?
一、没有安全感。
家长时常这样教育孩子让孩子感觉得不到父爱和母爱,让孩子感觉父母对自己非常的厌恶,从而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影响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二、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够优秀,常常会因为没成为父母心中的样子而被挨骂,心里十分苦恼,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哪里都做不好。
三、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
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四、迫使孩子说谎。
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五、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管教孩子的正确方法?
一、对孩子应该要有耐心。
对孩子应该要有耐心,顽皮的孩子更应该是,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首先最主要的是冷静下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问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分析利弊,当你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之后,自己的负面情绪就释放掉。
二、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很多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隔壁的xxx”,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这样对孩子是非常有挫败感的,千万不能这么说,不要太过于求好心切了,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三、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有时候家长对孩子多番进行劝导,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去尝尝“自食其果”的滋味,通过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孩子就会领悟到父母对自己爱。
四、多了解孩子。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多与老师沟通,对孩子多一份了解,就会少一份误解。在教育孩子上,我们不要总是墨守成规,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应该跟变迁的步伐,老是用上一辈人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的教育方式要不断地进步,吸收新的教育方法和观念。
2024-02-27 查看全文 -
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大多因为情绪状态不好,忍不住,然后就打了孩子,适当打骂对孩子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吃这一套的孩子会积极消化这种方式带来的警醒,但是过度的打骂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负面。
孩子经常被打骂会有什么影响?
一、没有安全感。
家长时常这样教育孩子让孩子感觉得不到父爱和母爱,让孩子感觉父母对自己非常的厌恶,从而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影响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二、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够优秀,常常会因为没成为父母心中的样子而被挨骂,心里十分苦恼,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哪里都做不好。
三、缺少表达的机会。
家长这种情绪化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对情感上有所欠缺,使孩子很少有表达的机会,也不敢有表达的机会,生怕自己说错或者是没有表达清楚而遭受父母的责骂。
四、迫使孩子说谎。
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五、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
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一、平等对话。
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用指责和命令的口吻教育孩子,其实,这样的沟通过程不仅会让孩子难以接受,甚至还会产生更叛逆的行为,你让他往东,他却偏偏往西。想要让孩子乖乖听话就要放下自己的身段,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这样平等的对话方式能够促进亲子间的关系,还会真正的了解到孩子的心声,从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二、倾听孩子的声音。
孔子曾说:“孰能无过”,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要多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这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从而也会接受父母的教导。
三、结合实际。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比如将教育的理念结合实际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中,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四、适当放手。
想要让孩子真正的成长,家长就必须要学会“放手”,毕竟温室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唯独让孩子经历过挫折与磨难,才会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五、及时更新思维。
我们都知道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很多东西也在不断的变化。倘若父母没有及时的去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是用过去的观念约束孩子,就很容易产生隔阂和代沟。因此,想要管教好孩子,就必须多去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与时俱进的同时才能跟孩子有更多的话题可聊,也能够从多方面的角度剖析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从而给出正确的引导。
2024-02-26 查看全文 -
很多家长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孩子调皮捣蛋时,伸手打孩子。他们认为这是最快最见效的教育方式,关键还很解气。所以在他们的育儿观念里通常就一个字“打”。不听话,打!不好好吃饭,打!调皮捣蛋,打!其实,打孩子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加重问题的发生。
小孩子经常被打骂会有什么后果?
1、常挨打的孩子还会变得孤僻,容易带来自闭倾向。父母的打骂,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的保障,孤立无援,久而久之,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性格也会变得越来越孤僻、沉默。
2、常挨打会使孩子变得懦弱。如果父母经常打骂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恐惧,见到爸妈就发怵,躲避、远离、不敢接近。
由于害怕挨打,爸妈让他干什么,孩子就会本能的完全顺从,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会变得懦弱、自卑。
3、孩子变得脾气暴躁,难以相处。经常挨打的孩子,长期压抑的情绪难以得到释放,脾气会变得十分暴躁。
而且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还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误导:暴力解决问题。会导致孩子在家里得不到释放的情绪,发泄到外界事物上,比如欺负其他小朋友,暴力破坏公共财物等。
4、习惯性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骂。孩子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往往会对父母说谎,避免受到责罚。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
但是孩子的谎言很容易就会被家长识穿,为了惩罚孩子的说谎行为,家长的态度会变得更加的强硬。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种强化作用使得孩子的说谎变得习以为常,构成恶性循环。
怎么不打孩子把孩子教育好?
一、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二、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家长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三、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四、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2024-02-17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