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不讲信用如何教育

孩子不讲信用如何教育

638

  • 小孩不讲诚信,很大程度上跟家庭教育,家庭的氛围有关。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说话言而无信是错误,要引导孩子说话算数。

    孩子不讲信用如何教育?

    1、先理解再遵守

    如果您想让孩子说话算数,遵守约定,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诺言?为什么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孩子的生活经验较少,需要家长在生活中逐渐引导,从而理解诺言的意义。建议给孩子讲一些关于遵守诺言的故事。

    2、父母也要说到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坚决不许诺

    如果一个家长在孩子的面前都是言而无信,又怎么能让孩子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呢?孩子处于父母的空头许诺下,没有诚信,那么孩子也就会变得不讲诚信,说话不算数,长此以往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所以,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兑现。

    3、让孩子承担不愉快的后果

    在违反约定的时候品尝行为后果对于帮助孩子建立行为准则方面至关重要。家长要开动脑筋,给孩子实施自然和逻辑后果。建立行为后果帮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遵守规则,就会承担不愉快的后果,比如受到惩罚。因此在给孩子建立规则的过程当中,必须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4、教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家长要树立起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时间观念,让孩子对时间的管理有个准则,要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孩子有了担当,有了自己时间的观念,才会渐渐改变说活不算话的态度,才会真正的成为一个有责任心自信的孩子。

    5、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敢于讲真话的家庭环境氛围

    它包括:父母要善于讲民主,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父母要鼓励孩子讲真话,孩子讲真话要给予鼓励、表扬,讲了谎话要耐心进行教育和批评。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注意保护好孩子的隐私。对于孩子一时不愿回答的问题,家长不要急于“追根问底”,而要给孩子一个思考的时间。

    要教育孩子正确区分有原则的“守信”与无原则的“守信”的界限,要坚持有原则的“守信”,而无原则的“守信”则不可取。

    孩子不讲信用的表现:

    1、答应别人的事情总是很难做到

    孩子群体在日常的与人交际中,若是出现说话不算话的这种情况,那便是“没信用”的具体行为表现之一,而对于发生在孩子群体身上的答应别人的事情很难做到的这种潜在的信用缺失情况,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2、答应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

    孩子群体的思想是比较单纯的,在日常的与人交际中,若是经常都会下意识的出现随意答应他人的要求,甚至是对于那些超乎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也轻而易举的答应的这种事情的话,那也是孩子出现“没信用”问题的初期特点之一。

    3、容易被诱惑

    容易被诱惑的孩子,其立场是不坚定的,拍着胸脯对你做出的许诺,在受到诱惑后,就可能食言毁诺。所以,立场不坚定,容易被诱惑的孩子,往往也是不讲信用的。

    2024-02-23 查看全文
  • 孩子的良好品质是要从小养成的,孩子小时候脾气性格行为决定着他的以后,孩子不讲信用家长一定要好好的教导,长时间这样孩子形成习惯,在学校在社会上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平时就要好好的教导孩子遵守信用,形成良好的习惯。

    11岁的孩子不讲信用如何教育?

    1、家长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如答应孩子星期天去游乐园玩,家长就要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履行承诺。如果确实有意外情况打乱了计划,一定要向孩子做好解释工作,并安排其他适宜时间带孩子去游乐园,不要失信于孩子。

    2、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承诺,当孩子承诺某件事情后,家长在知道的前提下,可以帮助孩子去兑现承诺。如孩子和小伙伴约好时间在某个固定地点集合,家长要提前提醒孩子或把孩子准时送到约定的地点,使孩子不失信于人。

    3、讲诚信这件事,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能随便欺骗孩子的童心,要以诚相待,这样孩子自然会被感染触动,时间久了,就学会了。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不讲诚信的坏习惯,那么家长一定要找出原因,然后有计划地通过具体的事情去引导孩子,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看一些讲诚信的好的影视作品、动画片等,来从视觉、听觉、触觉进行感化孩子。

    4、小孩子说话言而无信那做家长的一定要严格的教育他不能说谎。因为他现在还小,对很多事情大是大非他是不明白,如果让他养成了一种说谎的习惯的话,以后长大了之后,就会谎话连篇的说了第一个混,后面就要用无数的谎言去圆这个谎。所以说做家政的一定要重视小孩子的教育。

    5、信守承诺是孩子自律的体现,家长的鼓励会激发他持续守信。如孩子在朋友生日时冒雨履行约定,并送上了心爱的礼物。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使其体验“言必行,行必果”的快乐。

    6、对待孩子要严宽并用,不要被当下盛行的“快乐教育”“鼓励教育”迷惑了,基本的做人做事原则和道德修养必须不打折扣地让孩子学会,否则对今后发展不利!该严厉时就严厉,该表扬时就表扬,适当地鼓励孩子、奖励孩子。

    7、即便发现孩子不诚实,也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马上就火冒三丈地斥责他,更不能用恶毒或是讽刺的语言去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比如,“小小年纪就会骗人”,这样的话是绝对不能说的。要注意措辞,既要让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会感觉伤了“面子”。

    8、只要家长养成实事求是的风格,孩子看到你不是那种秋后算帐之人,也就信任你了。当孩子对父母有了充分的信任感,再鼓励孩子以后不管什么事,都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孩子自然就不会对大人心里设防了。这样一来,你和孩子就真正做到了真诚相待,面对真实的彼此了。

    2024-02-19 查看全文
  • 孩子到了青春期学习压力大很可能会出现厌学,家长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这个时候,家长要静下心来和孩子沟通。问问自己的孩子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情绪和想法,这个过程需要父母长时间的观察和引导,让孩子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

    初一的孩子不想读书了该如何教育?

    1、理解孩子情绪状态

    当孩子出现厌学行为的问题时,我们一定不要急于主观臆断或者指责批评。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关注孩子的情绪状况。先去查明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在什么情景、什么情绪下发生的,反思一下当时可能发生的事件,或者不当的交流方式,也可以询问孩子的心情如何。在正确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之后,再进行积极的干预。

    2、疏导孩子的心理

    如果孩子厌学心理很重的话,家长千万不要逼迫、打骂,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建议家长没事多给他讲一些小故事,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

    父母可以给他讲一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或者是一些贫苦地区的孩子是如何上学的,这样就能让他体会到上学的不易,珍惜上学的机会,这可是比打骂的效果好很多呢。

    3、培养初中孩子的自信心能力

    初中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尤其是在学习中的打击,初中生有独立完成想法缺没有抗压的能力,学习成绩有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自我心理的压力,导致厌学的情绪出现,家长要多给孩子沟通多了解初中孩子的心理让孩子发泄家长来疏导,给孩子自信心,鼓励孩子。

    4、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和思考。同时,还应该多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科技比赛等,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初一的孩子不想读书的原因:

    1、缺乏学习目标

    不少孩子虽然表面上都是在刻苦学习,时间都被学习占满了,但他们其实内心是很空虚的,并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意义,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的内驱动力,只是在父母的鞭策、推动下去学习,而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对学习无法保持长时间的动力。

    2、人际关系不和谐

    有些孩子可能因为不善于与人交往,导致校园的人际关系不是很和谐,常常融入不到集体中,出现被人孤立、排斥的情况,导致孩子在学校里经常形单影只,很是孤独,逐渐对校园生活感到痛苦,失望,自然而然产生不想上学的念头。

    3、孩子有学习压力

    这其实是一种内在压力,一般情况下,孩子可能在学校受到了欺负,被孤立,或者受到同学同学的欺负,这些心理压力,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行为不妥了,进而逃避学校。

    初一的孩子不想读书的表现:

    1、没有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算再好的老师都无济于事。

    2、作业拖拉、敷衍了事或不做作业: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迟迟不愿写,等到快交作业的时候敷衍了事。

    3、成绩较差、讨厌学习:成绩不好就会讨厌学习,越讨厌学习就会成绩差,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2024-05-18 查看全文
  • 现在已经是文明社会,但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仍然有家长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这种行为行为是不合理的,孩子不听话时,用其他形式代替打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如何教育?

    1、尊重和信任

    青春期的少年在精神上成长,渴望自决。 当他们被父母和老师否定时,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增加。 有一种想法,你觉得不行,我给你做,而且一定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因此,家长和老师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更要关注孩子的长处,对孩子有一定的信任,该放手的事情让孩子去做。

    2、给孩子独立空间

    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父母总是格外的紧张,父母这样的紧张会给孩子很大的精神压力,孩子在这一时期是很需要有自己独立空间的,如果父母天天控制孩子,孩子会感觉自己活得很累,就会想迫不及待的冲出束缚。

    3、经常鼓励和赞美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极其不稳定,而且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孩子在父母眼中是比较难管教的,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小事鼓励和赞美孩子,这样做不仅会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而且还会让孩子比较顺利的度过叛逆期。

    孩子不听话的的原因?

    1、 家长经常用欺骗,吓唬等方法“哄”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识破了父母的伎俩,当然就不会再听话了。

    2、 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过高,孩子经过一些尝试之后,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慢慢也就不愿意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

    3、 家长的要求和孩子此时的愿望大相径庭,会使孩子非常扫兴,反复如此,孩子就会想办法拒绝父母的要求,有时候甚至表现为当面拒绝。

    4、 家长没有做到言出必行,常常向孩子做出承诺,但最后并不兑现,有时候会威胁恐吓孩子,但不惩罚。这样,孩子就认为父母的话不必当真。

    孩子不听话的表现?

    1、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

    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大哭大闹;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2、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3、挑战规则和权威,攻底线

    刻意在失败前树立一个好的规则;无休止的需求的新的要求;和父母说话,以满足要求之前,他们愿意做的事情。

    2024-05-14 查看全文
  • 这种不懂感恩的现象对孩子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带来了不良影响。我们可以采取特定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培养感恩父母的价值观。

    孩子不懂感恩怎么办父母如何教育?

    1、杜绝包办教育

    当面对18岁的孩子已经成年,有手有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父母的金钱支持。所以,在孩子还没有选择出去做事的时候,家长就要学会放手,不能事事的都进行包办,将孩子的一切打理妥当,这样子容易磨灭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过于依赖父母,要知道对于成年人的教育就要学会放手,而不是像幼儿时期,让孩子相信家长,依赖家长。所以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成长空间,让他们自己发挥自己能力,去处理问题。

    2、不要太强势

    家长平时对孩子不要太强势,要给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家长总是太过强势,有些孩子会可能会变得更加胆小、畏缩,而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很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变得更加任性、不听话,甚至把父母当做自己的敌人。

    3、孩子适当地遇到些挫折

    父母对于孩子的宠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孩子对于感恩的理解也许并不深刻。让孩子适当的遇到些挫折,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反而更加能够明白感恩的意义,更加愿意对生活充满感激。不过在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时,也是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的。

    4、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对于十八岁了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家长就要让孩子懂得回报他人,孩子在受到帮助后,应该对帮助他的人说感谢,这也是感恩的一种方式。 所以,父母在平时也要让自己的小孩学会怎样感谢别人,在自己受到帮助后,应该怎样感谢别人。这也能让自己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的开朗大方,得到更多的喜爱与照顾。

    孩子不懂感恩父母的原因?

    一、家长溺爱的影响

    在小孩生长环境中,如果长辈溺爱可导致小孩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会出现为所欲为、不听话的行为。若经常忽略小孩的感受,自觉不被重视,也可能出现叛逆心理,导致不听话、不懂感恩。

    二、家长的行为方式

    有些家长自己都不会尊重自己的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不尊重等行为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对待父母的态度就如同自己父母对爷爷奶奶的态度一样。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不要玩电脑、手机,自己却离不开;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自己时常爆粗口。

    孩子不懂感恩父母的表现?

    第1点:随意顶撞父母,对父母很不礼貌

    第2点: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不再完全听从于父母

    第3点:霸占东西,很自私

    第4点:对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馈

    2024-05-14 查看全文
  • 叛逆期孩子并非是不讲道理,很多时候,是他们根本不想听父母的道理。尤其是当父母用“权威”的口吻命令孩子听话时,他们就会生出反骨,哪怕明白其中的道理,也要故意和家长唱反调,次次如此,孩子的脾气自然不会好。

    孩子不讲道理脾气暴躁该怎么教育?

    1、等孩子冷静之后再进行教育。

    孩子发脾气后,不要把焦点放在“发脾气”,要放在孩子身上。当你提出某个要求时,孩子拒绝并向你发脾气时,等他发完脾气后,平静的向他重复要求。你要保持坚决的态度,让孩子知道发脾气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是在浪费时间。

    2、保持中立。

    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作为大人一定不要用宣泄的方法来与孩子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尝试改变自己的语气,只讲事实,不要带有个人情绪。

    3、讲道理的时间。

    当孩子的情绪逐渐趋于平静时才是讲道理的最佳时期,要将利弊和危害一一分析给孩子听,千万不要小看他们,相比于成人来说他们接受能力也是非常迅速的,只要经过耐心的引导,他们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一定能让家长无比欣慰。

    4、家长要给孩子尊严。

    其实家长不要总觉得孩子还小,就不需要尊严,要知道孩子也是很注重尊严的,而且同样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尊重,即使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也应该适当的给予孩子尊重的意识,不要一再的逼迫孩子去承认,同时也不要喋喋不休的追着孩子的一个问题不放手。

    5、教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家长也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去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可以跟好朋友讲一讲,说出来,发泄出来,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儿,或是看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电视节目等等,家长一定要注意,要让孩子远离负面的情绪,不要总是让负面的东西去牵绊孩子,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6、拥抱。

    很多家长在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就不会去经常抱他,如果孩子生着小手要求拥抱也会遭到拒绝,其实在这个时候孩子是想要寻求温暖和安全,最需要的就是拥抱,尤其是在孩子发脾气后,如果能够拥抱,可以让他们的身体进入平静、放松的状态,但是一定要等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再去抱他。

    孩子不讲道理脾气暴躁的原因:

    1、环境原因: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争吵、缺少沟通交流,家庭成员之间缺乏爱心和互信,孩子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发起暴力行为。

    2、不良榜样:孩子的行为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如果家庭成员有不良的榜样,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暴躁。

    3、社会原因:孩子被社会潮流压力所影响,他们也要求自己有更多的能力去适应社会,他们也可能会因为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而发起暴躁。

    2024-05-13 查看全文
  • 在大人溺爱下成长的孩子,不仅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差,而且欠缺换位思考的能力,性格自私,一不顺心就歇斯底里,认为父母肯定会放纵自己。这样的孩子在家里让父母头疼,在学校也不讨人喜欢,未来进入社会,也会被人排斥。

    小孩子不顺心就乱发脾气如何教育?

    1、家长不能“以暴制暴”。

    孩子脾气暴躁,家长很烦心,甚至不少家长“以暴制暴”,这是不正确的做法。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

    2、允许孩子发脾气,找到导火索并解决。

    孩子发脾气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必然有原因。 “脾气”可能是孩子在向大人发出的信号,他们在表达不满或者伤心的情绪。在孩子们不能成熟地处理情绪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允许孩子先把情绪释放出来,接纳孩子的情绪。

    3、让孩子分辨情绪。

    有些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并不是无理取闹,因为他们不懂得怎么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会认为这种发泄是正常的现象,所以家长要去教会孩子分辨自己的情绪,哪一些是负面情绪哪些是正面的,等到孩子认识到情绪之后,就可以逐渐的管控着自己的情绪。

    4、温和而坚定地和孩子对话。

    孩子情绪如狂风暴雨,家长则应先律己,控制好情绪,温和地询问孩子怎么了,并尝试带领孩子寻找原因,耐心跟孩子对话。

    5、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并排解。

    父母不要制止压抑孩子的情绪,要教会孩子用简单准确的词语来表达情感,而不是用摔东西等肢体动作。如果情绪很激烈,要用不伤人不伤己的方式宣泄,比如跑步、听音乐或者吃一顿美食。

    6、让孩子认识到发脾气的危害。

    让孩子脾气过了之后,于孩子谈谈心,让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怎样理智的来驾驭感情。平时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父母也应主动的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孩子怎么闹都不行,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都是讲道理的,无理在怎么胡闹发脾气都是不行的。

    小孩子不顺心就乱发脾气的原因:

    在寻求关注。

    好好的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的,有时候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父母重视自己。可能有的家长会说:“那他不会说话吗,非要这样?”要知道,在亲子关系不是那么和谐的家庭中,孩子心里有事情是不会告诉父母的,因为害怕被父母指责、打骂和不理解。

    要挟父母。

    对父母来说,孩子发脾气、叛逆是一种威胁。或许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无力感,比如想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他不听开始发脾气,父母很容易就此妥协。

    2024-05-1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