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家长该怎么教育
763
-
当家长发现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后,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生气、不抱怨、不惩罚”。这时候也应该主动跟孩子沟通一下,问一下具体的情况。有没有可能是对某些学科不敢兴趣,或者对某位老师有偏见?针对不同的情况,家长需要分别进行针对性处理。
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家长该怎么教育?
1、告诉孩子认真听讲的方法
当孩子不好好听课,导致课后作业完成困难时,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对孩子说“你上课要好好听讲”,但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并不会起到大面积的成效,反而还会让孩子陷入迷茫当中。
这是因为你要好好听讲,这句话是大方面的概括,孩子听到后依然在课上不知道如何去听讲,而孩子听课不认真也恰恰是不知道如何去“听”,所以才会造成听课效率低下的情况。
2、告诉孩子认真听讲的技巧
当孩子有一个认真听讲的计划和概念之后,家长还要告诉孩子,认真听讲的技巧是什么,也只有让孩子了解,并且感受到过程的重要性,他们才能够通过过程去达到认真听课的效率。比如说当孩子听课效率不太好的时候,家长除了要告诉孩子,认真听讲的方法之外,还要告诉孩子。
“在课堂上听讲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去看清楚老师写的每一个字”,在过程里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比去逐渐培养良好的听课能力,这是因为“看清楚老师写字”的核心在于注意力是否集中,只要孩子能够跟得上老师的粉笔速度,相信听课的效率也不会太差。
3、训练孩子认真回答问题的态度
良好的听课技巧,还需要良好的态度作为支撑,如果孩子听课的效率,实在是太差了,来不及细嚼慢咽地,教会孩子听讲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建议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回答问题要举手的习惯,平时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可通过“举手”的方式建立沟通模式,让孩子养成习惯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沟通的积极模式。
“举手回答问题”实际上也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有的时候和孩子讲话很容易出现“抢话”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心有不满,而“举手回答问题” 恰恰可以缓解这种矛盾,也可以让亲子之间的沟通更规律、更有效率。
4、帮孩子养成睡前“回忆”的习惯
学习这件事需要细嚼慢咽、更需要温故而知新,有很多孩子,都是抱着学完就不用再看的“一次性”态度,实际上这就是学习成长里的一种陋习、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听课和学习效率,这是因为过目不忘的本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想要将听课和学习的效率达到最好,那么孩子就需要经常温故而知新。
怎么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仅可以让孩子,提前接触新知识,还可以联系到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把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还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2、记笔记和事后整理的习惯
如今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和课后整理,显得更为重要和有效,而且还能够一举多得,锻炼孩子的分析、归纳的能力等。
3、课后复习的习惯
复习的目的,是复习旧的知识了解新的知识。如果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复习的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当孩子学习上有困难问家长的时候,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让他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完成的,对自己增加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2022-11-01 查看全文 -
家长们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成长都非常关注。有不少家长就观察到,自己的孩子上课时老犯困,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家长该怎样着手帮助孩子改进呢?孩子上课睡觉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孩子上课睡觉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
一、首先观察他的学习态度。孩子住校,与家长接触时间有限,那就尽量多去看望孩子,看他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对学习是不是有杂念。还可以通过各科老师了解孩子的成绩以及上课情况和作业情况。另外也抓住孩子休息回家的短暂时间,多陪伴,多观察,多沟通。如果孩子对学习并不排斥,只是学习或生活上存在困难,家长可以帮着想办法解决。
二、现在社会开放,思想多元,孩子们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容易偏激,如果孩子遇到突发事件或对读书有其它想法,家长要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尽管转变思想不容易,但可以主动找寻契机,促成转变。
三、家长应该在孩子休息回家时,多询问多关心,孩子的作息时间,或是在学校住的情况,或是学习压力大,在校住的宿舍几点睡觉,有没有的同学影响休息,有人打呼噜,制定好的作息时间表,如果在校没吃饱,就吃着面包补充补充,现在在校读书的孩子确实问题很多,细心询问加以解决,会好的。
四、现在孩子家庭作业多是一种普遍现象,多数孩子要做到晚上十点左右,个别孩子要做到十一,二点,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就要起床上学,上课自然就没精神。
五、个别孩子厌学严重,一上课就犯困,下课闹个不停。还有的孩子偏科,喜欢的科目认真听讲,不喜欢的科目蒙头睡大觉。要解决孩子上课犯困的问题,首先必须学校家庭相结合,共同教育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远离游戏,不能偏科,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应适当给学生减负,特别是小学生,适当减轻课外作业。家长要督促,帮助孩子尽早完成作业,使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七、孩子身体素质问题。身体素质差,精力不充沛,上课容易累,就会犯困。这就需要孩子饮食加强营养,多吃肉蛋鱼类,多吃水果;同时要引导孩子加强锻炼身体,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跑跑步,跳跳绳等等,增强体质。身体是学习的本钱,身体强壮,精力旺盛,上课就不会犯困了。
总之,学习是很累的,需要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习惯,需要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好的身体,更需要顽强拼搏努力学习的意志,这样上课学习就基本不会犯困了。
2022-04-24 查看全文 -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的思想更加成熟,如果家长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他们会反抗。想要教育好初中阶段的孩子,家长需要掌握一些方法。
初中学生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帮助孩子?
1、创造积极的家庭环境。
为了引导初中孩子良好的成长,我们必须营造一个积极的家庭环境。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孩子需要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家长们可以通过充分的倾听,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以及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来建立更为融洽的亲子关系。
2、引导兴趣爱好的培养。
兴趣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初中阶段,孩子的兴趣开始逐渐显现,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活动和领域,帮助他们找到真正喜爱的事物。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个人成长,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
3、培养独立思考,鼓励创造力。
初中阶段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黄金时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他们在问题解决中寻找创新的方式。通过开放性的讨论和项目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制定明确的目标,激发动力。
帮助孩子制定明确的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鼓励他们为目标努力,建立起自己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要教导他们接受失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5、教导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
青春期是情绪波动较为频繁的时期,初中孩子可能会面临来自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耐心倾听,理解孩子的情感,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情绪。
此外,教导孩子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也至关重要。通过模拟情境,教导孩子如何与同学、老师和朋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更加自信地面对社交挑战。
6、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初中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育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与孩子共同讨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家庭核心价值,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理性思考,引导他们辨别是非善恶,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孩子不适应初中有哪些变化?
一、人际交往困难。
初中一个处于蜕变的阶段,在全新的环境中,以前玩的很好的同学不再是同班同学,他们需要结交新的朋友认识新的同学,此时有的孩子会出现无法融入到班集体的情况,无法与陌生人产生联系,无法安心的学习;甚至有个别的孩子会结识社会团体,在不良风气影响下做出有违校规校纪的行为。
二、成绩下降。
很多聪明的孩子在小学时不需求怎么努力,各科都能考个好成绩,可上了初中后,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考个中等成绩。在学习面前,他们显得手忙脚乱,成绩不再像小学时那样优秀,他们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兴趣,甚至是出现厌学逃学,直接导致直接持续下滑。
三、情绪障碍。
很多家长会说为什么孩子上了初中就开始不听话了,以前上小学时还挺乖的,现在连跟父母的交流都越来越少了。
孩子上初中后会出现情绪波动,而且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甚至是抑郁等情况,这些心情障碍家长们都要及时的观察和理解,正确的指导孩子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2023-12-29 查看全文 -
离家出走是许多父母面临的棘手问题。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更容易离家出走。但是离家出走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平时父母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非常激动,即使孩子回来了,也忍不住对孩子进行了体罚责备。但这种教育往往让孩子再次离家出走。但是没有教育,父母会觉得孩子的记忆力不长。那么当孩子离家出走回家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一、不要打骂孩子
当孩子离家出走回来后,家长不要急着打骂孩子,可以先给孩子一个拥抱,然后告诉孩子自己的担忧之情。希望孩子能够了解爸爸妈妈是非常爱他的。
二、搁置一段时间再教育
叛逆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离家出走不会马上回来,一般会选择住在比较近的、比较要好的同学家。只要家长知道孩子的下落,并和同学的家长取得了联系,那么家长也不要急着让他回来。都在气头上,回来只会矛盾激化。住两三天后,孩子自己就忘了。主动回来后,家长先向孩子承认不对的地方,孩子听后会耐心听你讲道理的。
三、耐心听孩子说,细心体会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会离家出走,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的想法不敢轻易和家长说,怕挨骂,怕受更大的打击,只能自己先闷着,实在不行了就到外面去发泄。这就是亲子之间沟通方式出了问题。平时家长应当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让孩子敢于说,不要事事不敢说,从而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四、不要轻易的打击孩子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敢于说和信任你的氛围,冷静下来,给孩子一个安心的眼神,耐心听他说,并告诉他“我知道了,你尽力了,我们看看为什么会这样吧。”,在孩子得到安慰的同时,你接下去的教导也会更加容易被接受。
五、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要教会孩子面对错误时要学会勇于面对,可以伤心但不能消沉,要学会处理和解决,自己无法处理的向大人求助,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2023-12-26 查看全文 -
家长们都期待孩子乖巧听话,但是没有哪个孩子天生懂事。他们发脾气是因为内心没有得到满足。现在很多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替孩子着想,却没有想过孩子也需要理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以身作则,遇到事情耐心处理,不乱发脾气不暴躁。正确的做法是冷静下来,观察孩子的情绪,慢慢沟通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主导作用,所以父母的影响很重要。而发脾气往往是孩子心里最无助的时候。那么孩子情绪不好,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样做,娃长大后会对你感激不尽。
孩子脾气很差我做家长的该怎么教育?
1、疏导孩子转移注意力
虽然跟孩子进行了沟通,但是孩子还是难以释放情绪,靠发脾气解决问题是不可取的,家长要教孩子转移注意力,比如带他们出去散心、跑步,爬山,在山顶上吼几句,通过其它途径宣泄不良情绪。
2、思考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要被气得冲昏了头脑,要足够理智,保持冷静,找出孩子生气的原因,及时帮他们解开心结,适当讲一些道理,说不定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3、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能暴躁
在孩子面前,家长要管控好脾气,不要被孩子气疯失去了理智。用威胁、训斥的口气教育孩子,只会起到反作用,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会成为一个暴脾气。
4、换位思考,体谅孩子
孩子年龄还小,自制力跟成年人是没法比的,所以控制不好情绪,只能用发脾气来宣泄不满。这个时候家长要多体谅孩子,换位思考,少一点责怪,多一些理解。
5、反馈情绪
孩子发脾气时告诉他们,宣泄情绪没有错,但这种出格的行为是非常不健康的,要让孩子学会反馈情绪,可以通过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方式把心理的不开心表达出来。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的正确疏导至关重要,能帮助孩子正确地释放情绪,孩子将来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2023-12-25 查看全文 -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时候有离家出走的想法,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有些是无可厚非的,但有的孩子却真的离家出走了,说走就走。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方法很重要。
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
1、要挟父母,让父母对自己妥协
在这个世界上,让自己为诱饵,让对方妥协的,只有孩子和父母。孩子和父母这场无声之战中,孩子总是站在高高的位置上,让父母对自己“俯首称臣”。他依靠的不是自己的本事,而是父母对自己的爱,他很自信,父母会为了他做出妥协,因为父母超爱自己。父母可以不假思索的为孩子付出一切,可孩子却是要考虑利弊才会做出选择。
2、孩子缺少关爱,用这种方式引起父母关注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选择生二胎,在生二胎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大宝就会受到忽略。之前也在网上看到过说以前的孩子一堆,也没听说哪个孩子因为关爱少,就离家出走的。诚然,是因为当时网络不普及,再加上很少人去询问孩子的想法,就不被人们知道。但是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孩子多的家庭,就有孩子受到忽略。
3、逃避现实,厌倦学习
有些时候父母把孩子管得太紧,会让孩子有喘不过气的感觉,除了学习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碰。长时间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很压抑,就想逃离父母,那么可能就会选择离家出走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孩子说离家出走家长该怎么教育?
1、不要一味的迁就孩子
爱孩子不是一味迁就孩子,有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离家出走的威胁后,就会选择妥协,觉得长大之后就好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只会更加严重。一直都是妥协孩子,有什么要求就会实现,忽然一次不同意了,那会让孩子崩溃的,会让他无法接受。
所以从小在孩子提无理要求的时候就要学会拒绝,用哭、用闹、用离家出走这些方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不去一味的迁就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事情。
2、关注孩子,了解他的想法
孩子有时候不会去表达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和父母诉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父母主动地了解孩子的情况,让孩子去表达自己,自己去试着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工作和二胎忽略孩子,不要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爱他的。
3、让孩子树立独立意识
着名心理学家西尔维娅曾说过:这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为最终目的,但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唯一一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当孩子知道离家出走的时候,其实就是独立意识特别强烈的时候。及早的让孩子树立独立意识,知道独立意识并不是要离家出走,还要有正确的表达方法。
4、让孩子知道社会的险恶
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不想让孩子看到这个社会不好的一面。但是他不知道的话,没有防范意识,就有可能会发生意外。所以告诉孩子社会险恶,让他知道有些孩子因为离家出走再也没回到自己家,让他知道社会上有种人是人贩子。让他知道危险后,就不会轻易离家出走了。
5、让孩子知道家庭是一个整体
自己做得不对的时候,会让父母不高兴,但父母会给他讲道理,说哪里做得不对,也不会离家出走。父母做得不对的时候,孩子也应该指出来,让父母学着改正,而不是自己离家出走。让他知道,他离开家父母会很担心、难过,家庭是一个整体,我们都要对彼此负责任,不能因为自己一时不开心,就义气用事。
2023-12-25 查看全文 -
其实孩子早恋这是一个特别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长期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的孩子来说,更容易早恋,反而是那些父母特别优秀家庭里的孩子,反而没那么容易早恋,眼光也更高一些。
家长怎么教育早恋的孩子
1、不可闹到学校
这种事情我们那时候还是比较多的,我高中的时候一个同学谈恋爱了,他的妈妈跑到学校找校长、找辅导员。这样的后果就是他们两人没毕业就双双出去打工,离开了学校。必将学生还是要面子的。
2、不可打骂
发现孩子早恋后不可以简单粗暴的对待,不可以打骂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逆反心理特别严重。这样做只会加大他的逆反心理。让他排斥你,认为你剥夺了他的真爱,要拆散他们。
3、沟通
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告诉他你知道他早恋了,但是这个时候不要提出反对。其实早恋交男女朋友不可怕,可怕的是交到坏朋友。然后通过一些关系比如:同班同学之类的了解一些对方。如果不是坏人不需要担心。
4、多陪
其实大多数人早恋都是家长造成的,自己对孩子不够关心,没有时间陪孩子,所以他们在外面需求关注。多陪他们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的结束了。毕竟早恋根本不懂什么是爱。
5父母发现情况,必须要镇静
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现象时,家长不要慌张,更不能大声训斥孩子,要和孩子与朋友般地交流。当孩子没有亲自告诉你时,不能使用威逼利诱形式,否则,孩子不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你,甚至会寻找精神寄托,更陷入早恋之中。那我们应怎样和孩子交流呢?你可以问孩子,你觉得你们班谁比较好呀?比较漂亮呀?等等问题。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把班里的一些事情告诉你。你可以转移话题,班里有哪个男孩喜欢我家闺女了?也许孩子会害怕告诉你实情,因为担心被骂。如果她不说,你就笑着说,“我家闺女这么优秀,有追求者是正常的。是吗?“如果孩子回答是,告诉你,你已经打开孩子的心扉了。你可以与孩子交流,听听孩子对男生的评价,了解孩子所想,我们才能有相对应的引导方式。
2023-12-25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18岁叛逆期怎么教育 10-22
- 16岁的孩子叛逆怎么去引导 10-22
- 孩子上初一英语特别差怎么办 10-22
- 学生沉迷手机的原因是什么 10-22
- 初三数学听不懂怎么办 10-22
- 12岁娃儿严重叛逆期怎么办 10-22
- 孩子不想上学想去打工怎么办 10-22
- 孩子爱看手机家长如何应对 10-22
- 孩子成绩不好家长怎么调整心态 10-22
- 孩子焦虑厌学怎么办 10-22
最新问答
- 经常看手机的孩子有什么危害 03-28
- 高三下学期不想上学怎么办 03-11
- 小孩不想上学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03-11
- 厌学的孩子如何沟通心理 03-11
- 高中孩子不想上学了怎么沟通 03-09
- 孩子不想去学校心理怎样疏导 03-09
- 高中孩子厌学怎么办有什么方法 03-06
- 15岁女孩子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03-05
- 孩子沉迷原神游戏怎么办 02-20
- 孩子太叛逆可以断绝关系吗 02-20